甘肅靜寧創新多種模式 助力果園提質增效 當前獨家
(資料圖片)
近年來,甘肅省靜寧縣聚焦蘋果百億級產業集群目標定位,破壁攻堅、奮力突破,著力補齊困擾果業發展的“果園老、品種老、果農老”等短板不足,全面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針對因勞動力不足、樹體老化和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的部分果園低產低效問題,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創新優化管理模式,探索出集約化承包、契約化委托、股份制合作、互助化租賃四種經營模式,抓實果園管理,促進提質增效,著力破解果樹老化、撂荒、低產等問題,統籌推進全縣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果園映襯下的村莊(靜寧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緊盯現代果業發展方向,積極探索集約化承包經營模式。靜寧縣按照“全域謀劃、整體推進、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發展思路,積極鼓勵引導縣內果品企業通過土地流轉方式,打破村域界限、消除地塊邊界,采取“大苗建園、寬行窄株、水肥一體、數字管控”模式,一體規劃、整體建設,推動實現散戶粗放經營向集約化承包經營轉變。靜寧縣隴原紅果品公司作為蘋果產業龍頭企業之一,作出了典范,在雷大鎮下馬、謝呂、柴岔3村流轉土地建成現代山地有機蘋果生產基地1600畝,年支出土地流轉費128萬元、勞務費120萬元,帶動全縣流轉土地1.5萬畝,群眾創收1500萬元,實現企業由“賣果”向“種果”轉變,果農由“務作”向“務工”轉變,在延長企業生產鏈條、夯實發展后勁的同時,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路徑。
堅持市場運作方式,積極探索契約化委托經營模式。按照新機制運行、新主體參與等方式,著力破解個別農戶勞動力短缺和果園撂荒難題。突出國有資本引領,依托縣供銷集團、林果業投資有限公司和鄉鎮產業公司等國有平臺公司,按照“雙方自愿、有償服務,經營在企、收益歸民”原則,實行委托經營管理,農戶向企業支付果園管理服務費用,果品銷售收入歸農戶所有。靜寧縣林果業投資有限公司對甘溝鎮祁川村、馬坡村220戶群眾1000畝果園實行委托管理,前3年每畝收取管理費用120元,3年后交由農戶自主管理,農戶不愿或無力經營的由企業繼續統一經營管理。
靜寧縣老果園改造示范點一角(靜寧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構建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探索股份制合作經營模式。突出社會資本參與,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按照資金入股、土地入股、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在余灣、雷大等鄉鎮建成合作園5500畝,有效整合閑置資源,盤活剩余資產,提高綜合效益,實現合作經營、按股份紅、互利共贏。靜寧縣紅六福果品公司在余灣鄉王坪村、韓店村推行合作社經營模式,引導動員426戶果農以自有果園入股企業,建成10000畝富硒蘋果生產基地,由企業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年終按照股份比例分配收益。
暢通土地流轉渠道,積極探索互助化租賃經營模式。靜寧縣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管理辦法,積極引導有富裕勞動力和經濟實力的農戶承包果園,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培育果園承包大戶180戶,承包經營果園5120畝,產值達5300萬元,租賃費用每畝在800元到2000元之間。治平鎮雷溝村群眾雷托勝承包同村3戶群眾15畝果園,每年果品收益30萬元;治平鎮楊店村群眾郭智勇承包同村8戶群眾50畝果園,每年果品收益50萬元;賈河鄉中堡村群眾楊文輝在自有果園12畝的基礎上,承包同村2戶群眾8畝果園,年果品收入達到60萬元,在實現自我增收的同時,解決了部分群眾因勞動力不足果園無人管理的問題。
靜寧縣山地果園提質增效示范帶(靜寧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當前,靜寧縣蘋果產業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靜寧縣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支撐、品牌營銷力度,推動品種再培優、品質再提升、品牌再打響,不斷提升果品競爭力。同時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緊盯全省壯大提升平涼—天水—慶陽優質蘋果產業帶、打造500億級蘋果產業集群的政策機遇,全力構建“一核三帶五區”發展格局,積極打造全國優質蘋果生產核心區。(李芳艷 王帥)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