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天晴發布首份ESG報告:近三年研發增長超50% 將重點關注四大領域 環球快播
(資料圖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6月13日晚,正大天晴藥業集團(01177.HK)發布的首份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企業2022年研發投入34.6億元,新增專利申請600項,員工健康安全費用投入1214萬元,環保設施投入與運行費用2176萬元。
與此同時,報告明確將“疾病治療、醫藥可及、環境友好、共贏關系”作為ESG的四大重點關注領域。自2014年以來,正大天晴已連續9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
中國生物制藥首席執行長、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董事長謝承潤表示,醫藥行業已進入新的發展周期,尋找和培育面向未來的新的增長點,關乎企業可持續發展與社會民生福祉。正大天晴穩步推進“全面創新”戰略,在腫瘤、肝病、呼吸等治療領域持續發力,通過自研與BD雙路徑,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未來,我們也將全面深化ESG與企業發展戰略的有機融合。
近年來,企業熱捧ESG漸成趨勢,監管、上市公司、資管機構、評級機構等多方力推ESG生態發展,如證監會2018年9月修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首次確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國資委也提出要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3年實現相關專項報告披露的“全覆蓋”。
報告顯示,在藥物可及性方面,公司覆蓋大型連鎖藥店800家、門店近100000家、基本公立診療單位16000家、中小連鎖及社會藥店170000家、小型診療單位120000家;在建設負責任供應鏈方面,該公司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的供應商數量為113家,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供應商數量為66家,通過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供應商數量為49家。
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為港股上市公司中國生物制藥旗下企業,擁有國內抗腫瘤、肝病藥物研發生產基地。6月10日,《制藥經理人》雜志評選的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中,中國生物制藥連續第五年入選,位列全球第39位,排名中國藥企首位。
財報顯示,2022年,正大天晴實現營業收入165.13 億元,納稅額20.6億元,35個產品年銷售額過億元,位列2021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榜第15位。
從研發投入來看,報告顯示,正大天晴近年持續增長,從2020年的22.5億元增至2022年的34.6億元,增幅超過50%,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則從2020年的15.3%增長至2022年的21%,研發人員數量從1622人增至1941人。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該公司先后承擔“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33 項,累計申請發明專利2500多項,其中國內授權專利600多項,國外授權300多項,榮獲中國專利金獎2項。目前該公司在研產品179項,其中創新藥96項。
最新動態上,今年4月,正大天晴藥業集團全球研發總部項目落地上海虹橋前灣片區,未來將建成企業創新抗體藥物設計與初篩、細胞與基因、生物新技術3個生物實驗室,構建創新雙特異性抗體、定點定量抗體偶聯藥物、通用型CAR-T細胞治療、溶瘤單純皰疹病毒、rAAV為載體的基因治療等5個技術開發平臺。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