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五個一”,這家司法所將矛盾排查化解在基層一線
近年來,楊浦區平涼路司法所在楊浦區司法局和平涼路街道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緊跟人民城市建設的步伐,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法治在市域社會治理中的保障作用,全力把矛盾排查化解在基層一線,堅持做到“五個一”,即樹牢一個新理念、打造一站式服務、擦亮一個老品牌、聘請一個好顧問、編織一張共治網。平涼路司法所先后獲得了“全國先進司法所”等10項全國級、市級榮譽。
(相關資料圖)
樹牢一個新理念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結合新時代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街道黨工委提出了“讓公共法律服務成為平涼百姓的福利”這一服務理念。為此,街道黨工委專門租借場地,在全區建成首個有獨立辦公場所的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為百姓提供既溫馨又嚴肅的法律服務環境。
平涼路司法所將街道黨工委的要求投屏在接待大廳內,讓群眾普遍知曉的同時,也能時刻激勵工作人員。每年精心準備“雙百講堂”(進社區一百場法治微課堂,進企業、單位、園區、校園等一百場法治講堂),受益群眾近萬人次。在各居委、工會、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濱江驛站、黨群服務中心、為老服務點、助殘點等為民服務點投放法律服務便民聯系卡,不斷提升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和首選率。
打造一站式服務 切實滿足群眾法治需求
經過長期觀察總結,平涼路司法所不斷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常年設置登記接待、社區法官、律師、人民調解員等四個為民服務席位,貼近百姓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務。
進入服務大廳的群眾由經驗豐富的接待人員詢問登記后分流,對有意訴訟的由社區法官指導其如何訴訟,對有意調解的由人民調解員、律師等進行多元調解。對高齡困難人群,律師、法治專員還提供代書法律文書服務,切實滿足了群眾的法治需求。來辦事的群眾普遍反映,進門溫暖、咨詢專業、矛盾有解,總能帶著煩心事來,帶著滿意回家。
擦亮一個老品牌 有效化解居民身邊矛盾
街道成立的“老韋調解工作室”,是隨著平涼舊改成長起來的人民調解品牌,由“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韋登義領銜負責。
長期以來,工作室以“精深的法律知識、藝術的調解方式、過硬的職業素養、持續的工作熱情”參與到基層的矛盾排查化解之中,先后接待舊改基地居民來訪咨詢1萬多人次,調解成功并制作人民調解協議2000多份,特別是在舊改動遷矛盾化解領域深耕細作,有效地化解和預防矛盾激化。
去年,街道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已全部收官,動遷后新小區逐漸增多,加之社會老齡化加劇,與之相應的物業業委會、遺產繼承等矛盾突出。“老韋調解工作室”也在積極轉型以適應新時期、新特點、新任務,千方百計幫居民化解關于遺產繼承、鄰里矛盾等領域的糾紛。如聯合律佑社會治理法律服務中心,就社區物業管理中的問題,與居委會、業委會等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出“業主委員會規范化能力培訓基礎制度篇”和“政策法規篇”。近期,工作室成功調解了一起物業和業委會的糾紛,使小區物業和業委會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避免了一樁耗時耗力的官司,幫助小區管理盡快恢復正常。
聘請一個好顧問 解決社區治理難點問題
作為楊浦第一個引進社會組織實體入駐的司法所,平涼路司法所還引入由全國先進法律工作者謝東帶隊的“律佑法治專員工作室”,積極打造社區法律顧問版。
增加服務時間和頻次,深入社區開設“法治門診”,積極參與兩委換屆、業委會換屆、物業管理、電梯安裝等社會治理項目,切實解決了一批停車難、加裝電梯、制訂居民公約等社區治理難點問題。
編織一張共治網 實現“排查在早化解在小”
平涼路司法所在各居委設立調解員,并加強與派出所、城管中隊、信訪辦、工會、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合力織出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共治網,實現糾紛排查在早、化解在小。
通過每月聯席會議、重點人群重點關注、突發事件及時聯絡等工作機制,加強與多部門溝通協作,全力做好重要節點安全保障和應急處置工作;設立人民建議征集紅色郵筒,加強與信訪部門聯動對接,為群眾提供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的意見征集渠道;在重大行政執法法制審核工作中,對容易引發居民矛盾的執法案例,與城管中隊加強溝通,提早介入,共同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與居委會聯動,在居委會設立法治觀察點3個,配備法治觀察員10名和法治觀察志愿者若干名,及時征集社區治理中的建議和問題。
平涼路司法所始終堅持構建前端排查、后端化解的一體化工作閉環,建立糾紛隱患預警機制,指導調解員、社區法治專員深入一線參與糾紛排摸,有力維護了社區和諧穩定。
轉載:上海楊浦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