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械化技術助力廣西提高葡萄種植經濟效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桂林7月7日電(蔣豐慧)7月5日至7日,農機地頭展——全國設施葡萄暨南方丘陵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推進行動在廣西桂林市興安縣舉行,來自全國的15家農業機械生產企業約30余臺(套)農機參加展演,在果園內逐一進行葡萄開溝、施肥、除草、枝條粉碎等機械化作業模式演示,展示前沿性的果園智能機械化技術。
活動現場,高密市益豐機械有限公司帶來的自走式多功能施肥機,吸引了不少農戶的目光。隨著工作人員操作機器運轉,大棚內“走”出一條泥土均勻攪拌的土路,有的農戶舉著手機拍攝機器運作的視頻,有的農戶蹲身捻起泥土查看土壤情況。
參會人員了解農機情況。 蔣豐慧 攝“葡萄必須深施肥、斷根施肥,之后把農家肥和有機肥撒到需要施肥的位置上,我們的機器開溝攪拌施肥一次性完成,土肥均勻果樹易吸收。”該公司銷售經理劉振華說。
據悉,廣西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光熱資源豐富,適宜葡萄種植,全區葡萄栽培面積在全國排名前十,年種植面積近50萬畝,產值近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畝產值1.9萬元。
工作人員進行農機設備運作展示。 蔣豐慧 攝近年來,針對區內山多人少、勞動力短缺的特點,廣西農機部門推進包括葡萄、芒果在內的優勢特色農作物生產機械化,大力促進適宜丘陵山地果園生產機具裝備發展。
興安縣溶江鎮千家村委移民新村種植戶劉紅梅家中現有30畝葡萄園,自從2018年家中購入旋耕機、全自動打藥機等機械用于葡萄種植,她家葡萄栽種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以前沒有機器的時候,家里開溝就用耙子抓,一畝地要干兩天,有了旋耕機開溝,我家現在30畝地兩天就可以完成開溝作業。”劉紅梅說。
機械化栽種使劉紅梅家的葡萄園畝產增產1000多斤,2018年購入機器使用后,當年就讓劉紅梅一家增收了近3萬元。
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生產管理機械化崗位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徐麗明表示,為提高葡萄經濟效益,必須大力推進葡萄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與裝備。
“興安縣氣候濕潤,葡萄易產生病菌。自動化噴藥機與人工噴藥相比,作業效率大大提高,且噴灑均勻,可以及時防止葡萄病變。施用有機肥可以提高葡萄香氣和品質,提高果品商品性,有機肥開溝深施機,可以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和土肥混合,提高作業效率。”徐麗明表示,廣西葡萄農機農藝高度融合,農機市場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完)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