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獨家】高山“共富果”迎來首個豐收年
(資料圖)
步入六月,在平原地區藍莓采摘進度過半之季,海曙區章水鎮海拔700米的里梅村“鄉思部落”共富工坊藍莓種植基地里,40畝高山藍莓正悄然迎來自己的盛果期。
2020年,里梅村黨支部積極對接寧波市農科院,邀請農技專家上門推廣優質種苗、開展專業培訓、提供技術指導,成功引育高山藍莓。次年,依托“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和少數民族種植補貼,種植了40畝高山藍莓,至今已是第4個年頭。
據了解,前3年是藍莓果實打基礎的生長期,不能培育過多果實,也不能被過度采摘,而今年,正是里梅村高山藍莓首個豐收年,預計畝產可達200公斤,后幾年會逐年遞增,最終達到畝產300公斤的峰值。
走進里梅村的高山藍莓種植基地,只見一顆顆小巧圓潤的“藍寶石”,點綴在青枝綠葉間,散發出淡淡清香,讓人垂涎欲滴。摘一顆放入嘴中是酸甜可口的味道。
“藍莓屬于小漿果,果肉細膩,富含花青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被譽為‘漿果之王’,對保護眼睛、增強記憶、減緩衰老等有一定作用?!?里梅村黨支部書記趙煥成滿懷信心地介紹道,里梅村的高山藍莓種植過程不打除草劑和農藥,純天然有機。“高山藍莓采摘期將持續到6月底左右,因此我們也在積極打造農旅采摘,按照每人68元的門票價格對外開放,預計實現收益15萬元左右?!?/p>
里梅村種植藍莓的農戶中有5戶來自少數民族,村共富工坊也因此得名“鄉思部落”。來自貴州的少數民族同胞皮永蘭嫁至里梅村30余年,從最早種水稻、玉米、花木,再到種植藍莓,皮永蘭見證了這座高山村的變化。如今,皮永蘭常常與其他幾位少數民族村民輪番負責藍莓園的打理和采摘,一天就有150元的收入。
藍莓日益成為村子里的 “致富果”,而種植業的季節性短板依然是個難題。為此,里梅村黨支部利用高山地區的晝夜溫差、優質水源等優勢,探索“科研院所‘輸血’+農戶‘造血’+村集體經濟‘強血’”發展模式,串聯起櫻花、藍莓、玉米、棗樹、西瓜、番薯、稻米、高粱等不同季節的品類,打造了“鄉思部落”共富工坊,吸納了像皮永蘭一樣的村民20余人實現家門口“全年靈活就業”,人均每月可增收2000元,有效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化為“富裕新動力”。
全媒體記者張昊樺 通訊員鄭騰飛
來源:寧波市海曙區全媒體中心(新莓匯)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