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大血管鼓三個“包” 市立專家巧除患者血液“炸彈”危機
信網6月19日訊(首席記者 叢黎 通訊員 徐福強)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血管外科成功為一名腹主動脈瘤合并雙側髂總動脈瘤的老年患者實施髂內動脈分支支架(IBD)植入,成功解除血管瘤破裂大出血危機,同時保障了盆腔器官供血。
兇險 老人腹中大血管鼓了三個血包
63歲明先生(化名)查體時被告知肚子里長了個“瘤子”,讓他趕緊去血管外科就診,一時間明先生陷入恐慌,擔心自己得了腫瘤,趕緊來到血管外科顏京強副主任門診就診。
(資料圖片)
“大爺,您得的是腹主動脈瘤,就是肚子里的大血管擴張變形了,不是別人說的那種腫瘤。”顏主任聽完明先生的描述,仔細查看查體報告,又對明先生進行了細致的查體后,初步告知明先生診斷。得知是血管瘤后,明先生懸著的心才稍微放松下來。但接下來顏主任的話讓明先生又緊張了起來,顏主任說他的動脈瘤太大啦,有破裂大出血的危險,建議他住院做個微創的手術把瘤子封住。
分支支架 微創解除復雜血管瘤難題
入院后馬上給明先生完善了胸腹主動脈的CT血管造影(CTA),結果有點出乎大家的預料,原來明先生的病情復雜程度超出了想象,他得的是腹主動脈瘤+雙側髂總動脈瘤,一共3處血管瘤,而且是個極度扭曲的瘤頸,這大大提高了手術的難度。
“通俗的講,腹主動脈瘤的治療需要用覆膜支架覆蓋住瘤子以及瘤子的近端和遠端的部分正常血管,覆蓋的長度要求十分精準,太短的話可能會導致血液仍往瘤子里漏血,太長的話可能蓋住了正常的分支血管,影響對應器官的血供。”顏主任介紹,但是明大爺的病情比較復雜,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病人扭曲的瘤頸勢必需要更長的近端錨定區來預防漏血,太長的近端錨定區又有可能會覆蓋腎動脈開口導致腎梗死;二是正常腹主動脈瘤的患者遠端錨定區會選在雙側的髂總動脈,但現在患者雙側髂總動脈都有瘤樣擴張,遠端錨定區就不得不選在更遠的髂外動脈,這樣做的代價就是會覆蓋掉雙側的髂內動脈,造成盆腔臟器的嚴重缺血,甚至腸壞死這樣的災難性后果。
針對第一個難點,團隊有信心通過術前的精確測量,選用合適的支架以及術中的精細操作、精準定位來解決;而針對第二個難點,顏主任所在的血管外科開展的一項髂內動脈分支支架(IBD)技術,正是為解決這種難題而生, IBD技術運用一款特制分支支架,將腹主動脈的血流分別引入遠端的髂內動脈及髂外動脈,這樣既延長了錨定區到髂外動脈,又保留了髂內動脈,為盆腔臟器的供血提供了保障,可謂一舉兩得。
髂動脈分支支架
手術方案制定后,明先生入院的第二天開始手術。手術團隊由顏京強副主任、趙俊成主治醫師、孫博住院醫生組成,李大林主任現場進行指導,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整套手術需要多個支架進行非常精密的拼接,有一個支架放置不到位,就可能導致整個手術的失敗,在手術團隊的精湛操作下,手術進行地非常順利,所有支架都被精準植入,術后造影顯示動脈瘤隔絕完美,左側通過IBD技術保留的髂內動脈顯影也非常良好,成功為盆腔臟器保住了血流。而所有的手術操作都是通過左側肘窩的一個3cm的小切口和雙側大腿根的兩個5mm小穿刺口完成,明先生醒來后表示:“就好像睡了一小覺,結果手術就做完了。”
術后3天,明先生順利出院,沒有臀肌跛行、腹痛等盆腔臟器缺血的表現,所有并發癥都沒有出現。術后1個月,明先生如期到顏主任的門診來復診,復查了胸腹主動脈CTA,結果所有的支架都在位,動脈瘤沒有再顯影,所有的血液都被支架牢牢的包裹住。
跟著心臟一起跳動的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疾病,發生在腹主動脈的局部擴張。腹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負責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下半身。當腹主動脈壁變薄或受損時,可能導致局部擴張,形成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吸煙、年齡和性別等。其中,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危險因素。
在老年人群中,腹主動脈瘤的發病率達到12.5%,其所造成的危害并不比腫瘤小。因為腹主動脈瘤最危險的并發癥就是腹主動脈瘤破裂大出血,一旦發生破裂大出血,患者死亡概率非常高。而且腹主動脈瘤越到后期生長的速度越快,生長的直徑越大,破裂的風險就越高。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因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而離世。
腹主動脈瘤的癥狀有哪些?
腹主動脈瘤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隨著瘤體的增大,可能出現腹痛、腰背痛、腹部腫塊等癥狀。當腹主動脈瘤破裂時,會出現劇烈腹痛、休克等嚴重癥狀,需要立即就醫。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