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這五類電詐犯罪高發,刷單返利類居首位
(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宇
7月3日上午,北京市檢察院與市公安局聯合召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近期電信網絡詐騙高發類型有哪些?群眾應該如何防范?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副總隊長胡英坤介紹,從統計數據看,今年以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類型主要有五類,約占電詐警情總數的七成。
一是刷單返利類,占比29.35%,刷單返利詐騙是犯罪嫌疑人會冒充客服發布兼職刷單信息,在受害人第一筆刷單之后,將本金和傭金及時進行返還,建立信任后,讓受害人進行大金額的資金投入,以系統故障等理由拒絕返還本金和傭金。
二是虛假購物服務類,占比14.32%,犯罪嫌疑人通過網頁、短信、電話等形式發布買賣物品和提供服務的虛假信息,以優惠打折、低價出售或以繳納定金、保證金等為由吸引群眾,在群眾付款后,犯罪嫌疑人切斷與群眾的聯系,不發物品、不提供服務實施詐騙。
三是虛假征信類,占比10.61%,犯罪嫌疑人冒充銀行、網貸、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工作人員,謊稱群眾的信用卡、互聯網消費信貸服務等信用支付工具有不良記錄,不消除會影響個人征信,以能夠幫助群眾注銷賬號、消除記錄為由,誘騙群眾轉賬匯款實施詐騙。
四是裸聊敲詐勒索類,占比7.98%,犯罪嫌疑人通過添加群眾微信或QQ,引導群眾下載安裝特定社交軟件,竊取群眾的手機通訊錄,通過拉近感情,以網絡“裸聊”引誘群眾,再以發布群眾“裸聊”視頻來恐嚇敲詐群眾錢財實施犯罪。
五是網絡投資平臺類,占比6.82%,犯罪嫌疑人以證券或投資公司的名義通過網絡、電話等形式散布虛假個股的內幕信息及走勢,吸引群眾加入微信群聊等社交平臺和虛假的交易平臺,通過虛假注資、人為操控等方式,使群眾在虛假的交易平臺內大額虧損實施詐騙。
針對五類警情多發的情況,北京警方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出提示:
二是96110來電要及時接聽。日常工作生活中,廣大群眾要牢記“三不一多”原則,即陌生來電不輕信、未知鏈接不點擊、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特別是,96110的來電一定要及時接聽,耐心聽取工作人員的提示提醒,仔細回答相關問題,避免您和家人上當受騙。
三是切莫充當詐騙犯罪幫兇。參與非法開辦、出租出售銀行卡、電話卡、支付賬號及社交賬號,甚至為犯罪團伙制作詐騙APP、網站等行為,都是違法犯罪行為,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甚至“詐騙罪”,將會受到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請廣大群眾避免因利益誘惑參與違法犯罪活動,防止成為詐騙犯罪的幫兇。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