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觀點:李開復:AI2.0帶來的市場機遇會比移動互聯網大10倍
“在AI 2.0時代,優秀的中國企業家和科學家看到了巨大的機遇,也希望做出有世界影響力的公司,這是一件讓大家覺得很欣慰的事情。”5月28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現場,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到他非常樂于看到中國創業者入局現今如火如荼的AI 2.0賽道。
(資料圖)
“現今每一個存在的應用都將被AI 2.0重構,我覺得整個AI大模型帶來的機遇和技術浪潮,會比過去Windows和安卓大10倍。”李開復表示。在他看來,AI 2.0市場將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可以容納創業者、中小企業和巨頭公司三個層級的賽馬,對于中國而言,這也是不能錯過的歷史機遇,也是自主創新的必經之路。
“當一個巨大浪潮來臨的時候,如果能把握住最好的公司,就可能帶來巨額回報,但是投資人必須有理性客觀的判斷,投資平臺公司就是押注平臺的價值,有高風險也有高回報。”李開復坦言,互聯網領域在出行、團購等領域都曾出現過平臺的激烈角逐,只有巨頭笑到最后。不過AI 2.0的風險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因為AI 2.0將帶來比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十倍的顛覆性機會。
在具體的投資建議上,李開復表示有幾個重點需要關注。首先是企業的創始人需要真正了解行業,同時要有很強執行力把產品生產出來。另外,目前大模型的整體研發環境還不夠完善,需要先進行開發,再根據現有模型進行調整,在技術上依然有一定的挑戰。
談到偏愛的創始人類型,李開復坦言,對于企業家和科學家的搭配感到更安心,“科學家和創業者的基因很不一樣,科學家嚴謹審慎,慢工出細活,追求攀登學術高峰,這非常重要,我們需要科學界有這樣的核心骨干不斷為人類探索前沿科技;而創業者要求根據市場變化快速迭代和有極強的落地執行力,最好是復合型的交叉人才。因此,科技創業公司核心骨干的成功要素之一是要有一個復合型的人才團隊。科學家可以作為CEO/CTO存在,企業家或行業專家等可以擔任負責市場、商業化的高管等等。我比較青睞這樣的復合交叉型的創始團隊,大家取長補短,而不是單純期待一個科學家能徹底轉型去做管理或是銷售。”
“有些科學家把自己的科研結果當成自己的baby,不愿意交給企業,我就會判斷這樣一個企業家能不能成為一個有很強綜合素質的CEO,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即便很重視技術研發,有時候也只能放棄。”李開復表示。
在第二個投資建議上,李開復認為,迎向AI 2.0的拐點,創新工場主要關注三大方向:AI 2.0智能應用、AI 2.0平臺、AI基礎設施。其中,AI 2.0應用將會迎來遍地開花的階段,包括各行各業的垂類AI助理、元宇宙應用等之前做不出的應用都會出現。
除了新的應用,很多現在已有的應用都可以被重新改寫,比如搜索引擎、內容創造、廣告營銷等,AI 2.0將革新用戶體驗,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蘊含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間。
對于AI 2.0的發展趨勢,李開復表示,AI 2.0生態包括應用層、中間層和基礎模型層三方面,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其規模巨大足以容納巨頭、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在里面賽馬。而技術領先、市場反應快,能打硬仗、落地執行力強的團隊是中國大模型公司成功關鍵之一。
“創新需要合作,開放共創未來。我們期待中國大模型賽道能形成巨頭、中小微創新企業一起發展的‘創新綜合體’,一起把AI 2.0做大做強。”李開復表示。
此前3月19日,李開復宣布籌辦全球化AI新公司Project AI 2.0,目標“不僅僅要做中文版ChatGPT”,目前資金、算力陸續到位,希望在全球范圍內“招賢納士”。
“我正在親自籌組Project AI 2.0,一個致力打造 AI 2.0全新平臺和AI-first生產力應用的全球化公司,這是一家由技術愿景驅動,擁有卓越中國工程底蘊的創新企業。”李開復在朋友圈表示,“Project AI 2.0的資金、算力陸續到位,新公司期權由新團隊絕對主導,首批廣招大模型、多模態、NLP、AI算法工程與研究、分布式計算/Infrastructure等方向的頂級人才推薦自薦。”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