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四十余年唐詩研究成果 陳尚君《唐五代詩全編》即將問世
(相關資料圖)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8月22日報道:《唐五代詩全編》是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唐詩研究專家陳尚君四十余年唐詩研究的總結性著作。全書超1200卷,逾1500萬字,收入詩人近4000名,唐詩55000余首,對今存唐詩文獻進行了詳盡、全面的清查整理工作。據悉,稿件已全部交上海古籍出版社,目前已進入編校階段。
8月22日,2023年上海書展最后一天,《唐五代詩全編》三人談暨讀者分享會在友誼會堂舉行。該書編撰者、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尚君與與蘇州大學教授羅時進、中華書局原執行董事徐俊展開對談。
對談活動以回顧陳尚君考證整理有唐一代文學文獻的歷程開始。陳尚君自承研治唐詩四十余年,可以說每天都在進行唐詩文獻的考證整理的工作。“晚上經過從復旦到家的小路,看著兩邊的大樹由盛轉衰,再由衰轉盛,一年又一年。”陳尚君談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獲得文獻與學術成果越來越便利,這些文獻和學術成果都是前輩們的智慧結晶,想將這些智慧結晶全部匯集起來,把它們以一個可靠的面貌向世人展現,讓世人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人在世一生,努力前行,非常希望把這本書能夠做好。”陳尚君說。
“這部書不僅大大推進了唐代文學的發展,為唐代文學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文獻基礎,也為中國的古籍整理工作提供一個新的范式。”羅時進研治唐詩多年,參與過整理全唐詩、全唐文的工作。談到《唐五代詩全編》,他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即“規模宏大、空前完備、平生心血、功德無量”。
徐俊曾擔任陳尚君《全唐詩補編》的責任編輯。在他看來,重編唐詩文獻是陳尚君四十年工作的一個總結,“可以說是陳先生對自己學術生涯的交代,也是對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交代”。徐俊用四個字“體大思精”總結這部作品,“《唐五代詩全編》皆由陳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其體量之大,可能前無古人,該書的體例之嚴謹、內容之精審,也是當世罕見的,可以說是‘有唐一代文學的資料總庫’。”同時,他也指出,該書不僅對唐代文學影響巨大,也是中國古典文獻編纂學的一個典范。
本次分享活動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為現場專家讀者準備了《唐五代詩全編》的“試讀本”,試讀本收錄了《全編》的卷七百十五至七百二十一杜牧部分,陳尚君當場宣講其編纂心得。
陳尚君的唐詩研究之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始了。最初,他將唐詩的基本文獻和清編《全唐詩》做比對,發現了前人在匯集、整理唐詩時,還有大量的文獻沒有用到,以至于對唐詩有失收、誤收、作者小傳缺誤、詩歌錄文之訛誤等各種問題。這讓他認識到全面而細致地重新整理唐詩,向人們提供一部可靠的、令人信服的唐詩集成性文獻的重要性。于是,他便開始利用各種手段搜集資料,發現唐詩文獻,并對所有的唐詩文獻作逐篇的復核和追究。這項工作,一做就是四十年。
目前為大眾最熟知、體量最大的唐詩總集文獻是康熙四十五年清代人編的《全唐詩》,這部書雖然極大地帶動了后三百年唐詩研究的展開,但本身存在許多問題,雖名之曰“全”,還有大量的唐詩未收;雖名為收錄唐詩,卻又誤收了許多前代或后代的詩歌。《唐五代詩全編》對今存唐詩文獻進行了全面的盤查和整理,較之清編《全唐詩》,訂正誤收、重出者五千首余首;補充失收之作逾萬首。更為重要的是,清編《全唐詩》主要依托前代之唐詩總集,略作補遺之外,主要是進行了體例的簡化與統一。因此不可能對所收唐詩作逐篇的的追溯與校勘工作;而《唐五代詩全編》則幾乎對收錄的每一位詩人、每一首唐詩都進行了逐篇的校訂工作。其基本原則,是尚君先生一直秉持的理念——“回到唐人的立場”——即窮盡文獻,將唐詩盡可能地追溯到它本來的面貌,再將其與歷代重要之別集、總集所收進行校勘,以明唐詩文本面貌變化的軌跡。
“目前稿件已經全部寫定,已經進入了最后的編校階段,有望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出版。”陳尚君介紹了目前該書的出版情況,希望在該書出版后繼續接受學術界的檢驗,在有生之年能夠再出修訂本。而面對大眾,他也希望《唐五代詩全編》有更普及的版本。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