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阿里再蹚深水區
文|表外表里 周霄 張冉冉 赫晉一
編輯|付曉玲 慕沐 曹賓玲
(資料圖)
今年3月底,阿里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并著重強調:分拆的業務集團和公司“單獨面對資本市場,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接著兩個月不到,就有了眉目。據2023Q1財報:阿里云將完全分拆獨立上市;盒馬、菜鳥啟動上市計劃,將分別在未來6-12個月內、12-18個月內完成;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外部融資,六大業務集團正式成立董事會。
進展之神速,讓市場為之一振。
畢竟之前的阿里,淘寶天貓等現金牛忙于“養家”,菜鳥、阿里云也要給其他業務輸血。內部甚至有聲音認為,業務之間的這種血緣關系,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彼此,導致價值被低估。
而一般來說,多業務的融資上市,往往可以助力母公司的價值修復。
華爾街分析師就指出,若考慮即將融資上市業務的估值,阿里的價值幾乎是目前價格的三倍。
但融資上市顯然不是阿里如此大刀闊斧改革的目的。張勇在啟動阿里改革之初說過,希望能解決一代又一代阿里人“為誰而戰”的問題。這次也進一步釋放信號:各個賽道的業務商業模式、客戶特征和發展階段不同,越獨立,發展越迅速。
如今資本市場對阿里價值重估的預期已經拉滿,那么疫情解封后的第一季度,阿里給出的業績答卷究竟如何?6+N獨立上市又能從中看出什么前景?我們結合財報本身,進行詳細探究。
一、大環境向好,業務“苦盡甘來”
去年年底阿里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當屬張勇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此次董事會名單公布,張勇更是親自掛帥阿里云智能的董事長兼CEO。
優先級一升再升的背后,是云計算行業的風云再起。
過去兩年,受主要客戶結構轉移影響,疊加疫情抑制,市場對國內云業務的預期一度“幻滅”。直到ChatGPT的橫空出世,AI技術對基礎算力的需求大爆發,超出了以往的芯片和架構所能承受的范疇,為云廠商們送來了新一輪周期機遇。
可以看到,云計算廠商已經開始“摩拳擦掌”。
備注:ChatGPT所搭載的模型(GPT3.5),從GPT1迭代到GPT3,預訓練數據量從5GB激增到45TB,增長幅度接近千倍。
且不僅是基礎算力,各互聯網企業接入大模型——如ChatGPT(OpenAI)、PaLM(谷歌)、通義千問(阿里)、文言一心(百度),對云計算需求也會提升。
甚至,面對淘寶、微信、TikTok、Facebook等數億乃至數十億級海量流量的沖擊,AI模型的應用端所需要的算力,遠大于訓練側。
而除了大廠,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微企業也在持續接入AI大模型。用業內人士的話說,“中小微企業與云的距離,在ChatGPT發布之后的百余天時間里,第一次變得如此觸手可及。”
為了抓住這一龐大增量群體,阿里云主動出擊,率先掀起了新一輪的降價潮。
如阿里最新電話會議提到:降價策略的出發點是讓算力更普惠,要讓更多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開發者,更好地使用云計算,降低使用門檻。
毋庸置疑,再次站在聚光燈下的云廠商們,又拿到了新的船票。而除了云計算,國際商務和菜鳥業務也有了新動態。
國際商業業務來說,2023Q1包含Lazada、速賣通、Trendyol和Daraz渠道的國際零售商業訂單量整體同比增長15%,收入同比增長41%。
能有如此斬獲,在于海外市場正處于紅利期:
一方面,2021年美日德等發達國家電商滲透率低于20%,東南亞、南美、中東等地區低于10%,遠低于國內。另一方面,疫情培養了很多地區的電商消費習慣,以拉美市場為例,目前的電商滲透率達到了疫情前的2.5倍。
當然,阿里也在爭取。可以看到,速賣通在菜鳥協同下,通過改善物流體驗進一步加速擴張。
如面向全球消費者推出的新服務Choice,消費者在上面下單可享受免運費、免費退貨等服務。數據顯示,3月以來在韓國、西班牙等開通該服務的多個國家,速賣通下載量均飆升至前3名。
也就是,增長盤環境向好,阿里趁熱打鐵、計劃落實“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對拆分后的前景,其也有展望。以云計算業務為例,電話會議提到:云計算的商業模式、客戶特征和發展階段與阿里其他業務有著根本不同,完全獨立將進一步完善其業務戰略并優化運營和組織。
當然,面對即將落地的拆分,市場在興奮之余,還有部分顧慮:高紅利、高增長的業務都拆分出去了,留給阿里本人的核心電商,卻是近幾年受宏觀、競爭等因素承壓最為明顯的。
阿里最新電話會議,回應了這部分關切:2月到4月,淘寶APP的用戶和GMV均同比正增長。
GMV轉正拐點的背后,除了大環境復蘇,還有競爭態勢趨緩。
可以看到,2022H2之后,淘系APP的用戶時長和用戶粘性明顯提振,似乎抵擋住了抖音、拼多多的搶食。
據官方透露,這部分增量來源,得益于持續深化的內容化戰略:過去一年淘寶的直播用戶規模同比提升超過70%,直播引導進店人數同比增長近100%。
接下來,淘系還將繼續致力于服務用戶。淘天集團CEO戴珊在采訪中表示:“在生成式AI等科技變革和消費行為習慣變遷的時代大背景下,新生變革、自我變革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基于此,2023年淘寶天貓618商家大會上,淘天集團宣布完成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高管團隊悉數亮相。
正如張勇在內部信中提到的:“未來每個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必須直面市場的考驗,讓自己回歸到一個創業者的狀態再出發。”
二、止血“加速度”,兌現商業模式預期
“我認為上市僅僅是一個過程,我的夢想是盒馬實現1萬億銷售。”盒馬總裁侯毅在4月接受專訪時說道。
進入上市倒計時,即將單獨面對市場考驗的盒馬,開始“加速度”。
“今年是盒馬鮮生、盒馬會員店、盒馬mini、盒馬奧萊大發展的一年,今年的速度有可能是到現在為止我們最快的一年。”侯毅說。
以配送范圍為例,3月底,盒馬鮮生宣布服務半徑從3公里增至5公里,并新增“5公里1小時送達”配送服務,整體配送面積上擴大了近3倍。
不過,盒馬大舉擴張除了獨立上市的催化,也在于“新零售商超”被驗證是一個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
可以看到,2022年盒馬多措施“卷”運營效率,如此卷生卷死,換來了用戶數量的增長。
同時也換來了盒馬鮮生的盈利——今年1月份,侯毅發出全員信稱,盒馬的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已經實現了盈利;他還在采訪中透露,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盒馬已實現全面盈利。
甚至,盒馬成為拉動集團利潤率增長的動力之一。
財報顯示,本季度中國商業部分的經調整EBITA利潤率,從去年同期23%提升到28%,這被歸因于淘特、淘菜菜和盒馬的虧損顯著收窄。
與此同時,大文娛也在加快止血步伐。
其中,優酷降本增效的主要打法是:去粗取精、提升效率。
反映到劇集表現上,2023Q1播出的《他是誰》《少年歌行》,帶動了用戶訂閱收入同比增長13%;同時數據顯示,2023年3月優酷商業化收入達到去年同期的202%。
也因此,優酷已經實現連續8個季度虧損收窄。
與此同時,優酷對現有的組織架構做出了一系列調整,將內容生態構成規劃為:未來將長期保持30%監制、30%合制、30%自制。換言之,優酷回歸到了對內容投資和自制能力的提升上。
除了分拆出去的業務越來越有奔頭,繼續留在阿里的淘系,如淘特和淘菜菜,也放開了拳腳。
淘特來說,今年2月開始,供給端動作頻頻——在全國產業帶開啟招商;聯動1688建設線下服務站,首期50個。
業內主流觀點認為,淘特在持續碰壁后,終于摒棄買量思維,回到產業帶投入,豐富產品供給的“舒適區”。
但加碼更確定的事,不是壞事——在這樣的模式下,淘特用戶甚至可以享受到低于批發價格的優惠產品,帶動淘寶和淘特上M2C商品產生的支付GMV同比增長26%。
相比淘特在消費體驗上做文章,淘菜菜走了另一條路。
有用戶去年就發現,淘菜菜露臉頻率變高了——打開淘寶或者淘特APP,首頁都可看到其入口。這樣多方“借力”別人,淘菜菜低成本獲客不亦樂乎。
同時,其一邊暫停貴州等低效城市的服務,一邊通過將大連中心倉、浙南中心倉投入運營,新開杭州和亳州等新城,提高特定地區的單位效率。
此外,據調研消息稱,目前阿里正在加大淘菜菜、零售通、淘特融合,零售通配送基本上交給淘菜菜,淘特的包裹也由淘菜菜配送,目前正在試點。
如此擴張和協同下,據官方數據,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的1年內,有62%的淘菜菜年度活躍消費者是阿里多個平臺上,首次購買生鮮產品的消費者。
也就是說,淘菜菜靠提高運營效率,實現虧損同比大幅收窄。
而隨著盒馬、優酷、淘特、淘菜菜等多項長期虧損業務在這一季度盈利水平的明顯好轉,阿里整體的經營效率提高。財報顯示,其營收成本和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5%(刨除股權激勵影響)。
這一季里,阿里的業務與財務增長一定程度實現了同步,鑒于財務數據滯后于戰略調整的經驗,這或只是開始。
小結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今年3月份,張勇在宣布組織改革的信中寫下這樣一句話。
如今劇本的走向,佐證了這一點:自我變革催化和經濟復蘇加持下,云計算、海外商業等增長盤以及淘系基本盤,釋放各自能量;盒馬、優酷、淘特、淘菜菜等長期虧損業務,也后起直追,助力整體效率提升。
這就難怪,阿里多項業務分拆上市的消息,能讓資本市場如此興奮。畢竟參考谷歌成立母公司Alphabet,形成傘型結構,其后一年,市值同比增長了17%。
對阿里來說,24年歷史中,變革基因一脈相承。如今的“1+6+N”能為新阿里帶來什么,值得期待。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