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均財政支出20強城市榜單:珠海與深圳前列,浙江5城進前十
人均財政收入體現的是經濟實力,但因我國有多級財政再分配制度,因此不一定人均收入高的地區就必定人均支出就能走高。而人均預算支出的多寡與公共服務及設施的完善更新,及體制內工資等密切相關,因此該指標是直接體現財政寬裕度的。
許多城市預算支出規模很大,但一到人均就走低了,就并不能視為寬裕;反倒是某些小城市因有省內幫扶反而人均支出走高,在人均財政支出20強中就有了不少此類城市,而某些大都市反而偏低。
首先,不少邊疆省區的城市人均財政支出極高,動輒五六萬元以上,而這是國家大力扶持的結果,是屬于非常規城市了,不具備可比性,因此不進入本文的20強榜單了。
(相關資料圖)
常規城市的話,最高的還是上海與北京,在2022年度人均支出分別達3.79萬與3.28萬元。它們本就是大奶牛,因此支出這么高主要還是源于自身收入奇高。像深圳也有2.8萬以上,與北上同理,都是靠自己收入高而帶來的,不過沒想到的是它排名只有第五位,珠海與舟山這兩個小型城市的人均支出都高于深圳,都在3萬以上了。
珠海因特區政策能吸稅,因此雖然城市小預算收入卻不低哦,人均支出也就水漲船高了,僅次于滬京。那么舟山市為何也有如此高度呢?舟山的預算收入并不高的,人均支出能有這么多,主要還是浙江省內的支持,海島城市的各項成本偏高,因此省財政需要更多傾斜。
除了此兩者外,還有兩個城市的人均之高也足以令人吃驚,因為它們算是20強中經濟發展水平偏低,人均預算收入也很低的,人均支出卻都能高于2.4萬而居前十之內,那就是衢州與麗水這兩個浙江城市。
這就要說到浙江的財政再分配優越性了,對相對落后地區的幫扶力度極大,讓它們能有更多財力來進行各項建設,這也是衢州和麗水近些年人均收入漲勢高的來源之一,而像寧波、杭州這兩個省內龍頭城市的人均水平都要低于它們。
加上杭甬,浙江省就有5個城市在前十之內了,確實彰顯了它財力最充足的省份,能夠更輕松地騰挪和調配,除了這5城還有湖州市也以1.76萬元進入前20,是20強中入圍城市最多的地區。
粵蘇也是財力較寬裕的兩大強省,但它們的再分配情況與浙江就有點出入,排名靠前的基本上也是“賺錢”厲害的。
比如廣東省入圍的3城也正是人均預算收入最高的珠海、深圳與廣州,廣州相對前兩者偏低而人均支出也就低不少,剛好以16021元居第20位;而江蘇省排名前列的蘇州、南京、無錫、鎮江都屬于蘇南發達地區,唯一意外的是鹽城市能躋身前20,反倒是常州、南通等更發達點的城市未能入圍,可能省內對鹽城的幫扶較大吧,
因此也不是說哪個城市總支出規模大,寬裕度就一定高的。像重慶、成都的支出體量很大,但它們人均都未能入圍前20;廣州的預算收入能排名全國前列,但人均支出差點還掉出前20了;還有像青島、武漢等市的人均支出也并不算高,都在20強后半段。
那么如何提高人均支出水平呢?除了像“舟麗衢”這種靠省內補助大的外,更多城市還是要依靠自己的預算收入不斷大幅提高。像杭州市早幾年人均支出就低于蘇州、南京的,經過幾年高增長,在2022年就反超了。所以各市還得開源節流兩手抓,才能不斷充實財政、擴大人均,大家說是吧?
20強人均支出城市的具體榜單和數值,來看下表: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