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訊!mRNA技術成全球新風口,亞太疫苗制造商或迎“彎道超車”機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季媛媛 上海報道近日,一項近40家制造商參與的研究調查表明,信使核糖核酸技術 (mRNA)或將成為亞太疫苗制造商的"游戲規則改變者"。
據公開信息,該研究采訪了亞太地區的疫苗制造商,包括研究機構、制藥和生物技術公司。87%的受訪者認為mRNA是一項富有前景的技術,并期望它成為未來疫苗領域的關鍵模式。這是基于這樣一種看法,即mRNA平臺更短的開發時間和模板化的制造過程、充分證明的功效、對操作者較低的生物危害風險,以及覆蓋不同類型疾病和變體的靈活性。
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尼、新加坡、中國和印度等市場正在積極探索發展mRNA技術。超過60%的疫苗制造商更意愿改造或建立新設施,尤其是與mRNA技術相關的設施,并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進行擴張。
【資料圖】
實際上,近幾年,隨著人們對mRNA技術的認知越來越透徹,中外藥企紛紛開始聚焦該領域的研發,市場也進入爆發性增長時期。近日,全球三大mRNA巨頭之一的莫德納(Moderna)更是在中國注冊公司,加速市場布局。
對此,安永大中華區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行業聯席主管合伙人吳曉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冠疫情的催生下,mRNA技術快速發展,我們看到Moderna和輝瑞/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產品已經在全球大規模使用,國內企業也在布局mRNA技術產品。根據相關研究的預測,隨著mRNA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產品陸續上市,2035年mRNA藥物全球市場將可能達到230億美元左右。
“除了新冠疫苗,mRNA技術還可能被應用于腫瘤、感染性疾病、蛋白替代治療等領域。隨著設備、試劑與技術的快速進步,mRNA技術在以上領域的應用將更快落地。擁有制備快速等優點的mRNA技術在未來能有更多應用的空間,為患者創造更多的價值。”吳曉穎說。
競逐mRNA技術賽道mRNA賽道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還得歸結于新冠疫情,新冠核酸疫苗是mRNA技術在全球的首個成功應用,也是首次成功大規模商業化。在國外,輝瑞、Moderna憑借新冠mRNA疫苗的布局,獲得了較好的市場表現。
例如,根據輝瑞發布的2022年財報,公司全年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為313.72億美元,同比增長42.74%,營業收入為1003.30億美元,同比增長23.43%,成為全球首個年收入超千億美元的制藥企業。其中,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和口服新冠藥物Paxlovid在2022年共實現567.39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談及對2023年的業績預期,輝瑞方面表示,預計2023年新冠mRNA疫苗收入約為135億美元。
另外,mRNA疫苗研發巨頭Moderna的戰略布局也體現了對mRNA技術前景的認可。根據官方信息,從產品管線來看,Moderna目前共有48個研發項目,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mRNA-1345、流感疫苗mRNA-1010、巨細胞病毒(CMV)疫苗mRNA-1647等多款疫苗產品已處于三期臨床試驗階段,有望實現商業化,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這也讓業內對于mRNA市場布局報以信心。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從mRNA原理來看,這一技術是將編碼抗原蛋白的mRNA直接注入人體細胞內,利用人體細胞產生抗原蛋白,激活免疫反應。其優點在于可呈遞多種抗原,有多聯、多價疫苗研發潛力,擴產能也更容易,不會與人體DNA整合,也沒有外源性病毒感染風險。與此同時,mRNA的合成、遞送系統和大規模生產,是疫苗研發的核心技術。
如此,也使得目前mRNA疫苗被稱為飛速發展的跨時代產品,被認為是革新了疫苗的生產過程。利用mRNA原理,mRNA疫苗將編碼抗原蛋白的mRNA直接引入人體細胞,產生抗原蛋白以激活人體免疫系統。同時LNP遞送系統也有一定佐劑功效,可以進一步激活人體免疫系統。
如此,也引得國內不少企業爭相布局這一賽道。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國內布局mRNA疫苗賽道的企業也較多,包括沃森生物/艾博生物、斯微生物、銳博生物、艾美疫苗、石藥集團、康希諾生物、深信生物、嘉誠西海、瑞科生物、藍鵲生物、冠昊生物、國藥中生復諾健等。
其中,進展最快的是石藥集團。3月22日,石藥集團新冠mRNA疫苗在中國納入緊急使用,用于預防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而在近日,這款疫苗也在國內多個地區開打。6月1日,石藥集團mRNA新冠疫苗在上海市徐匯區田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開打。據悉,目前上海已有70余個接種點開始免費接種這款mRNA疫苗。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此前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新冠流行趨勢逐漸放緩,致使人群接種新冠疫苗意愿下降,新冠疫苗市場需求相較疫情時期有所減少,然而由于新冠RNA病毒容易變異的特性,未來長期內可能成為人類呼吸道的常駐病毒,新冠疫苗能提供的免疫保護一般為6個月到一年,并非終身免疫,未來或成為定期需要接種的常規疫苗。
“加強針的接種和推行是后續新冠疫苗市場需求的主要增長點之一,此外針對不同毒株抗原研發的多價苗、廣譜苗,以及給藥方式上進行改良的吸入式和鼻噴式新冠疫苗也是新階段順應市場需求的落錨點,以應對傳統新冠疫苗需求疲軟的形勢,將繼續推動新冠疫苗市場的發展。”王文華說。
追逐mRNA市場爆點盡管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了mRNA技術市場需求,但目前市場空間著實有限。另外,國內藥企布局mRNA這一賽道,也具有一定的技術壁壘。這也是為何,目前“出線”的企業僅僅只有石藥集團一家的重要原因。
現在全球各類企業都在致力于開發mRNA技術平臺,進行疫苗、腫瘤、罕見病等相關疾病領域的疫苗研發,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行業內能布局成功的企業寥寥無幾,真正能做到從抗原設計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企業,全世界疫苗廠家屈指可數。
吳曉穎介紹稱,因為mRNA技術存在壁壘,主要在序列設計、遞送系統、規模化生產三個方面。海外的mRNA企業因在技術與應用方面走在前列,在以上技術方面已有相當的專利布局。縱覽行業發展歷史,mRNA技術雖然發展已有一段時間,但真正落到上市產品層面,也只有新冠疫苗。
也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mRNA技術要做產業化,比較關鍵的三要素在于抗體就是抗原設計、遞送系統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在這三大因素中難度最大的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因為疫苗的安全性和質量的保證比藥還要高。對于企業而言,如何保證一批次生產十萬二十萬人份疫苗時,每一個脂質體包括mRNA的序列能保持納米級的,難度較大,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設備也很少。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哪怕如此,也不影響mRNA技術的應用前景。根據研究機構統計,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mRNA技術未來市場規模巨大。以mRNA技術當前的應用領域來看,主要可以劃分為預防性疫苗市場、腫瘤免疫市場、蛋白替代療法市場、再生治療市場等4個主要市場。從各個領域的市場規模來看,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可達326億美元,在這當中,預防性疫苗市場占比最大,預計可達160億美元。
“隨著mRNA技術的應用,原先對于該技術副作用的擔憂也正逐步緩解。近年,我們欣喜地發現國產mRNA疫苗產品也相繼獲批。但是,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生物醫藥行業起步時間不長,國產mRNA疫苗企業研發創新力和人才沉淀也相對較少。”吳曉穎說,除新冠疫苗外,我們發現一些頭部mRNA公司的腫瘤疫苗、流感疫苗已分別處于臨床試驗II、III期,預期未來最快能在3-5年內商業化落地。
實際上,疫情期間,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和推廣也對疫苗研究和開發有著深遠的影響,mRNA疫苗獲批也是從技術路線上驗證了這一機制的可能性,為這一技術路線拓展到其他適應癥的疫苗開發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的空間。此外mRNA疫苗還具備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產線靈活性強以及產品開發時間短等優勢,在傳染病防治以及腫瘤免疫治療方面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對于那些變異快、容易導致傳統疫苗效果降低的傳染性疾病,mRNA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特異的免疫屏障。
“新冠疫情加速了mRNA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未來,該技術在腫瘤、傳染病、蛋白替代療法等方面還是有很多的想象空間,尤其是mRNA個體化腫瘤疫苗。腫瘤在醫藥市場中有最大的市場空間,而且尚有很多未滿足的需求,市場潛力較大。”吳曉穎說,近期,我們也觀察到國內外在mRNA腫瘤疫苗聯合免疫治療和化療方面開展了初步的臨床階段探索,在治療胰腺癌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腫瘤聯合療法方面,mRNA企業牽手大型傳統藥企開發也成為一種趨勢。所以,mRNA個體化腫瘤疫苗可能成為行業的下一個熱點。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