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理想在車位內發生事故,車主很郁悶:這是設計缺陷
杭州的蔡先生找到《小強熱線》,說前陣子,自己的理想L9汽車被一個充電樁給撞了。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到底怎么回事?
按照地面阻車器停車
卻和充電槍發生碰撞
(資料圖)
蔡先生有一輛理想L9,7月28日,他開車到杭州鉑悅城,準備在地下車庫給車子充電,沒想到出了意外:“按照地面阻車器進行停車,還沒有到阻車器,就聽到‘砰’一聲,后貫穿燈已經被充電槍撞破了。”
記者看到,這輛理想車尾的直線型燈帶中間,有個碎裂點。蔡先生說,是倒車時和充電槍發生碰撞導致。就是這么一幢,初步定損,車輛維修費在8000元左右。目前來看,這是一起單方事故,交警也認定,蔡先生是全責方。
不過,對于這起事故,蔡先生有話要說:“充電樁是這起責任事故最主要的責任方,大多數充電樁的充電槍是在兩翼,他們家的充電樁是和阻車器垂直安裝的,樁體本身就侵占了很多停車位的位置,充電槍還不在兩側,更加侵入了停車位的空間。”
根據記者觀察,鉑悅城地下車庫有多個不同廠家的充電樁,事發區域的充電樁屬于杭州貝思新能源公司。可以看到,充電樁安裝在前后兩個停車位的中間位置,每個車位都被占用了約30公分的空間。另外,其他廠家的充電槍一般是在充電樁的兩側,而貝思充電樁的充電槍則是在前后位置,槍體本身長30公分左右,如此一來,停車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同時,蔡先生表示,當時警報器和倒車影像都沒有引起他的關注:“我們這個車,當物體有很長的距離它也會有提示音,倒車影像里看這個槍,可能就是一個針點,不一定會引起這么大的關注度。”
據了解,意外發生后,貝思新能源對車位內阻車器的位置做了調整,前移了30公分。蔡先生說,對方之前表示,備案、設計、安裝施工全部都是規范的:“但他現在已經把阻車器往前移了,那我就不知道,他到底是規范還是不規范的。”
蔡先生說,正是充電樁的設計,讓阻車器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這才導致了事故的發生。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說法,蔡先生還原了當時的停車經過。記者注意到,停車過程中有提示音響起,并且倒車影像也顯示車尾離后方充電槍已經很近了。
不過,蔡先生認為,自己按照阻車器來停車是沒有問題的:“阻車器就是防止車輛撞到后方物體,車在標準的情況下,還撞到充電樁,我們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充電樁的設計缺陷
導致了事故發生?
采訪現場,蔡先生多次倒車入庫,雖然阻車器已經調整過位置,但是車輪依舊無法貼上去。
據了解,理想L9車長5米2,比大部分車輛的尺寸都要大一些,那么,其他車輛停車會遇到這個情況嗎?
記者用采訪車進行了測試,是一輛本田雅閣。采訪車的輪胎抵住阻車器后,車尾距充電槍有20公分的距離。
記者還找了一輛來這邊充電的比亞迪秦進行測試,比亞迪的充電口在車頭,車前輪抵住阻車器后,車身碰上了充電線。比亞迪車主表示:“我們充電口在前面,這個距離充電的線已經不好拉了。”
現在阻車器的位置已經前移了30公分,如果是原來的位置,包括我們的采訪車,還有這輛比亞迪,都有可能和充電槍發生碰撞。
隨后,記者又找了其他廠家的充電樁進行測試。首先,充電樁安裝的位置在車位劃線外,其次,充電槍是在充電樁兩側,輪胎抵住阻車器,車輛后方也還有空間。
蔡先生認為,是貝思充電樁的設計缺陷,導致了事故發生:“停車場建設在先,充電樁充電站建設在后,我要他們提供合同或相關的申報依據,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提供。”
記者查詢國標網,對于充電樁的充電技術有相關標準,但并沒有查到安裝規范。不過,2019年3月,中國標準化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樁安裝服務規范》:對于壁掛式充電樁,安裝墻距停車位邊緣距離不宜小于0.6米,距離車輛限位器距離不宜小于1.5米。充電樁采用立柱安裝時,基礎距停車位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 0.4 米。
貝思公司的充電樁屬于立柱式,本身就安裝在停車位里面,談不上間隔。哪怕是壁掛式的,充電樁和停車位的距離也不夠。
按照行業標準,充電墻距離車輛限位器,不宜小于1.5米,這是移動前的位置,差不多是0.8米不到,這是之前的位置,移動后的位置差不多是1.1米左右。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貝思公司的充電樁安裝不符合行業標準。
車損誰來承擔?
蔡先生告訴記者,事故發生后,自己找4S店做了初步定損,維修費在8000元左右。這筆錢該由誰來承擔呢?
記者首先找到了杭州鉑悅城的物業,物業表示,事發區域的充電樁由杭州貝思新能源公司負責運營,事情發生后,他們組織雙方協商,但是沒能談攏。
記者聯系上了貝思新能源公司,工程負責人李經理表示:“這個樁被撞了以后,我們就報警了,交警給我們建議,倒不是說強制性的,為了預防以后人為操作不當,建議我們可以把地擋往前移。”
貝思公司隨后表示,這起事故,交警早已有定論,蔡先生全責,他們無需承擔任何責任,同時還表示,他們對于充電樁的選址以及安裝,也是按照國標來操作的。當記者表示,貝思公司的充電樁安裝不符合行業標準時,李經理回應:“如果規范很嚴格,我們一定會按照規范執行,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可以重新移。”
針對這起事故,責任如何劃分,記者也咨詢了律師。
律師 趙公明
充電樁設置不合理不會直接導致這個事故發生,事故的發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司機的駕駛不謹慎導致的,但是營業場所的經營者,對于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有一個安全保障義務。
截至發稿前,貝思公司主動聯系記者,表示近期將召集廠家技術人員、物業、保險公司各方到場,將充電樁拆裝回廠檢測,進一步明確安裝規范。
來源:小強熱線浙江教科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