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沙里淘金產業興
原標題:金塔:沙里淘金產業興
【資料圖】
金塔沙漠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沙培西瓜長勢正旺。金塔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董文龍通訊員盧玉
金塔縣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庫姆塔格沙漠之間,干旱缺水,風大沙多,生態環境脆弱,是全省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在當地人的記憶中,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枯黃曾一度成為金塔固有的顏色。
近年來,金塔縣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森林覆蓋率達到4.04%,綠洲內森林覆蓋率達到26%,綠色在沙漠間渲染鋪開,金塔縣面貌煥然一新。
躬身嘗試結碩果
翻開金塔歷史,每一頁都寫滿了人與沙漠抗爭博弈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金塔人民,用堅守和執著,讓綠意在金塔大地上徐徐延伸。
每年春秋兩季,金塔縣干部群眾都會自備干糧,帶上苗木、工具,從四面八方擁向沙漠邊緣、重點風沙口和戈壁荒灘,參與義務植樹和風沙口治理已經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幾番磨煉,歷經坎坷,金塔植綠人為荒漠化防治開出了一張“藥方”:“南護水庫、西北防沙、東治黑河、中保農田”,科學統籌規劃,突出項目支撐,加大保障投入,全民動員參與,扎實推進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工作。
站在金塔縣城西生態防護林的最高處瞭望:向西,是一望無垠的戈壁;向北,是綿延不絕的胡楊林,生機盎然。
一排排胡楊樹間,鋪滿了黑色的輸水管道。從主管道引出的“毛細水管”均勻地滴著水滴,源源不斷地將水輸送至樹木根部。
面對常年干旱缺水的實際和防風固沙的重要任務,近年來,金塔縣先后在鴛鴦池水庫、解放村水庫周邊,利用滴灌技術開展大規模滴灌植樹造林試驗取得成功,隨后將這一技術廣泛應用于植樹造林。
如今,金塔縣推廣滴灌造林面積逐年擴大,大片荒漠戈壁正在逐漸變為綠洲。
近年來,金塔縣成功試驗推廣了戈壁客土造林、梭梭水鉆栽植、PLA固沙、HDPE新型阻沙網沙障等多項治沙造林新技術,特別是滴灌生物治沙技術開創了全省先例,使林木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治沙,重在實效,貴在創新。金塔縣先后采用礫石埋壓、塑料方格固沙、仿真灌木固沙、生物固沙等多種方式,有效阻止沙丘流動,減輕風沙危害,35%的移動沙丘得到基本控制,18個危害最嚴重的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
2016年,金塔縣面向全社會發起了“共植胡楊·共享綠色”公益行動。這一綠色時尚的植樹造林行動,先后吸引了清華大學等6所高校在金塔縣建立了“保護胡楊、綠色生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中國綠化基金會在金塔設立“全國胡楊公益保護基地”。截至目前,已建成主題紀念林30個,認種認養胡楊4萬余棵。
點沙變“金”謀發展
如果說昔日的治沙是為了生存,那么今天的開發就是為了發展。
豐富的光熱條件、廣袤的戈壁沙漠,為金塔發展設施農業提供了無限可能。
盛夏時節,走進金塔縣金塔鎮營泉村沙漠腹地,排排溫棚林立,金塔鎮沙漠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就位于這個風沙口。
大棚內,西瓜蔓長在地膜覆蓋的沙子上面,大小均勻的西瓜吊在半空中。金塔縣農技人員研發的“沙培”技術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沙子透水性和透氣性較好,但是營養不足,我們采取沙子加腐熟牛糞的辦法,讓沙地也能長出作物來,不僅有效利用了現有的沙漠資源,降低了種植成本,也對沙漠地區發展設施農業給出了技術方案。”金塔縣農技中心技術員冒國偉說。
設施農業、果品采摘、觀光農業……金塔鎮沙漠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多種經營模式齊頭并進,讓育苗、溫棚、養殖、沙漠旅游等沙產業煥發生機之余,也帶動周邊群眾“造血式”發展,反哺治沙。
與沙共“舞”,添綠生“金”。在金塔,越來越多的人做起了與沙漠相關的“生意”。
走進金塔縣大漠農林生態產業股份公司梭梭嫁接肉蓯蓉基地,一棵棵迎風而立的梭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防風固沙屏障。工人們穿梭在連綿不斷的梭梭林中,俯身刨挖沙土,不一會兒,通體淡黃乳白、長著“鱗片”的肉蓯蓉就被挖了出來。
肉蓯蓉為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生長于沙漠之中,因其有較好的補益功能,所以有“沙漠人參”之稱,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目前,金塔縣人工接種的肉蓯蓉、鎖陽產業基地規模達到13.77萬畝,產品遠銷國內外。
自2012年至今,大漠農林生態產業股份公司用10多年的時間與沙漠“較勁”,已累計種植梭梭等沙生灌木林38.6萬畝,累計接種肉蓯蓉12萬畝。
在沙漠里種樹,不僅“降服”了沙害,也讓沙漠里長出了“黃金”,達到了沙漠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目標。
梧桐樹高引鳳棲
看好金塔縣沙產業“錢景”的,還有大批建材企業。
在金塔縣的沙漠腹地白水泉沙系,坐落著一座現代化的建材產業園。產業園里的10余家工廠,“吃”的是沙,吐出來的是建材。年可消耗流沙50萬立方米,產蒸壓加氣塊35萬立方米、灰磚1.5億塊、商品混凝土40萬立方米。
砂業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吃沙”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科技研發,這家企業的“沙蛋糕”越做越大。
來到公司的加工車間,只見經過混合、攪拌、澆注、靜停、切割和高壓蒸養等一系列的加工步驟,通過皮帶運輸機送到廠房里的沙子就變成了一塊塊混凝土砌塊,等待發往新疆、內蒙古和周邊市縣。公司每年消耗的沙子在6萬噸左右,產值過千萬元,上繳利稅100多萬元。
“弱水環流”景區沙水共生,氣勢磅礴、規模宏大,黑河兩岸沙連阡陌,山巒起伏。山、水、灘、沙共存,形成了罕見的大漠奇觀。
原本寂靜的沙漠,如今一派沸騰場面:沙漠探險、沙漠越野等新奇體驗項目豐富多彩。
金塔縣建成了沙漠森林公園、“弱水環流”等一批沙漠旅游景點,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多贏的目標,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了投資興業的熱土,一場“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凱旋曲正在譜寫。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