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羊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地方發展走上“羊”光大道
江蘇如皋吳窯鎮是著名的山羊之鄉,吳窯羊肉肉質細膩鮮美,營養豐富。多年來,如皋圍繞“羊”產業發展,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做優做強山羊特色產業,群眾紛紛發了“羊”財。在山羊合作社、食品加工廠、山羊市場等山羊經營主體的共同運作下,現已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的特色“羊”產業鏈。
高架養出“高價”招財羊
(資料圖片)
走進如皋市德全山羊養殖合作社,羊舍寬敞透亮,山羊或悠閑漫步,或側臥休息,個個養得膘肥體壯、皮毛光亮。所有羊腳不沾地,踩在巨型木架上,木架離地約1米多,由間隔排列的木條組成。
山羊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馬德全解釋道:“我們采用的是高架養殖。在外考察時,我發現相較于傳統養殖,高架養殖更具優勢,值得一試。”據悉,高架養殖使得畜、便有效分離,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羊“生活區”的清潔干爽,又有效降低了山羊發病率。目前,合作社年出欄量約一萬只,年產值兩千萬元,產量與產值實現“雙高”。“羊的渾身都是寶,現在就連羊糞也成了‘香餑餑’。”馬德全說,羊糞作為有機肥銷往蘇州、無錫、山東等多地的果園,一年可賣近70萬元。
地方扶農、合作社助農,合力富農促產。近些年,吳窯鎮以三農工作為引領,攜手金融機構為當地的山羊養殖戶提供金融幫扶,通過設立山羊產業鏈專項額度、產業鏈批量化授信等惠農舉措,助力吳窯山羊產業發展;同時,山羊養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戶+公司”的發展模式,形成規模效應,實現社員互助共贏,增產增收;合作社每年向周邊養羊散戶收購羊苗兩千多只,并免費為其代銷山羊,年銷售約一千多只,富了群眾的“口袋”。
“領頭羊”激活產業新動能
為了擦亮“吳窯山羊”這張地方名片,2007年吳窯鎮相關負責人找到在上海做羊肉批發生意的吳軍,希望借助他的商業資源,將吳窯山羊產業做大做強,帶動百姓致富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家鄉需要我,我不能辜負這份期盼。”吳軍懷著反哺家鄉的初心回到吳窯,在2009年正式成立了如皋市君子食品廠。
品質好,品牌響,產品才會熱銷。吳軍對羊肉美食進行深入研究,以紅燒羊肉制作工藝為起點,親自嘗遍全國多地的紅燒羊肉,歷經6年探索,總結出一套“獨家秘方”,無膻味、肉質鮮嫩、肥而不膩,他燒制的紅燒羊肉有著絕佳的味道。針對不同人群的差異化需求,吳軍開發生產了紅燒羊肉、羊肉水餃、白切羊肉等速食類產品以及十六個品種的系列產品。培育自有羊肉品牌“禎祥”,并逐漸走出特色和名氣,成為如皋長壽食品和南通名牌產品,曾獲“江蘇省知名品牌”稱號,公司年產值一千多萬元。
“帶動群眾致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企業要發揮積極作用。”吳軍說。食品廠定期向本地的山羊養殖戶以及山羊合作社收購山羊,帶動了超兩百戶農民長期從事山羊養殖,群眾實現在家增收。一位養羊戶高興地表示,羊全賣給食品廠了,自己養羊雖然十分辛苦,但來年還會再養。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吳窯鎮“軟硬兼施”,著力打造親商助企“軟環境”和投資興業“硬支撐”,吸引了大量外來投資,多個山羊產業項目落戶吳窯,以如皋市君子食品廠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正發揮著產業鏈主引擎作用,吳窯山羊產業活力被持續激活。
以“羊”促“農文旅”融合
冷切羊肉、烤全羊、羊雜鍋……吳窯人將羊肉翻著花樣做成各式佳肴。在當地,羊肉美食不僅走上家家戶戶的日常餐桌,也是吳窯人宴請親朋、歡慶節日的“頭牌菜”。羊肉美食與百姓生活、地方民俗逐漸融合,形成獨特的“羊文化”。
在“農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食”是旅游體驗的重要組成,如何打好美食牌十分關鍵。為了做好地方美食,抓住游客的心,地方通過實施多項舉措,實現羊肉餐飲單位規范化,吳窯羊肉美食制作標準化,進一步提升了吳窯山羊的美譽度。在山羊美食街的一位外地食客表示:“這些羊肉小吃蠻有特色,不僅上菜快,味道還真不賴。”
送餐快實際上考驗的是供貨方的食材供應能力,作為供貨方的吳窯山羊市場發揮著重要作用。上世紀70年代,吳窯山羊市場建成,現已發展為山羊販賣、羊肉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鏈,年成交額億元以上。吳窯鎮幾十家羊肉餐館依托山羊市場的強大供給能力,實現了鮮貨速達、穩定輸出和批量上菜。
打造特色旅游美食品牌,叫響“吳窯山羊”名號。當地通過舉辦山羊文化節、吳窯旅游產品推介會、山羊美食節等活動,進一步打開吳窯山羊的消費市場;借助“線上+線下”雙渠道傳播發力,逐步擴大吳窯山羊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每年吸引10多萬游客前來打卡。未來,吳窯鎮將繼續深挖地方山羊的文化價值,結合全域旅游,打造美食特色小鎮,發展“羊文化”主題游,促進康養、研學、觀光等多元旅游業態形成,讓群眾在家吃上“旅游飯”。
如皋以“羊”為媒,讓“小餐桌”撬動“大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群眾正喜“羊羊”地奔跑在致富路上,大發“羊”財。“吳窯山羊”這張名片也更加耀眼,鄉村振興的步伐愈發加快。(賈軼群 黃美辰)
[編輯:奚柯柯]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