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外賣包裝費 這筆錢應該怎么算?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王國俊
麻辣香鍋加菜要包裝費、隨贈飲料也要包裝費、燒烤增加一根收一根包裝費,就連罐裝啤酒也有包裝費……看似不起眼的外賣包裝費,近期在網絡引發關注,不少消費者發現明明沒有額外增加包裝,但包裝費卻是一筆筆增加。
【資料圖】
包裝沒增加,包裝費卻增加了,這筆錢應該怎么算?記者調查發現,按件收取外賣包裝費已成為不少商家的慣用做法,甚至成為提高盈利的一種方式。
“看不懂的外賣包裝費”
市民郭女士說自己看不懂外賣包裝費,“前幾天,我買一家牛肉湯館的外賣,他家的蔥油餅是兩元一個。”她介紹,“我買了兩個蔥油餅,在價格上顯示是5元錢,后來發現每份都有0.5元的打包費。”但是收到外賣后她發現,這兩張蔥油餅是放置在一個紙袋子里的,“既然購買兩張餅和購買一張餅一樣,并沒有增加包裝,那又為何另外收取包裝費呢?雖然錢不多,但確實讓人看不懂。”
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有網友在外賣平臺買雞蛋,發現每多點一個蛋就多收一塊錢包裝費,收到商品發現兩個蛋是放在一個紙袋子里的,就是說第二個蛋沒有增加包裝但收取了包裝費。還有網友點了一份小吃,三根香腸和三個鴨頭,一個收取一塊包裝費,一共收取6元包裝費,但收貨后發現這個小吃是一起放在一個塑料包裝里的,“收了我六個包裝費,但最后只是一個包裝,顯然不合理。”
有關過度收取包裝費的現象引起了眾多消費者關注,在某在線投訴平臺上,輸入“包裝費”出現的相關投訴有4256條。有消費者甚至碰到,點的外賣除了套餐有一元的包裝費外,竟然連所選的口味也要收2.99元的包裝費。
沒有增加包裝也收包裝費
在外賣平臺上,絕大多數商家都是按件收取包裝費的,沒有增加包裝卻增加包裝費的現象并不少見。昨天中午,記者進入一家麻辣香鍋的商家,點擊了一份含米飯的26.8元香鍋套餐,呈現的價格是28.8元,其中含有兩元包裝費。如果記者想在這份香鍋中加菜,會發現每份加菜都會有額外的包裝費,加一份2.99元的里脊,實際增加了3.49元,其中5毛錢是包裝費;加一份3.8元的青菜,出現的結算價格是4元,其中0.2元是包裝費。而實際上,這些添加的菜品是直接加進套餐中制作完成送給用戶的,并不會產生任何的額外包裝。
為了進一步感受包裝費,記者在平臺上購買了一家燒烤店燒烤,這家店里烤羊肉串4.55元一串,兩份起售,購買四份合計19.8元,每兩份包裝費為0.8元,合計支付1.6元包裝費,另外購買2份秘制烤面筋,單價4元,合計9元,其中1元為包裝費。很快,快遞小哥將外賣送到,盡管購買的四份羊肉串和兩份烤面筋都有包裝費,但這六份商品并沒有用多個包裝,而是一起裹進一個紙包裝袋里,就是說有多份商品并沒有使用額外包裝卻都向商家支付了包裝費。
實際上,從測試數據來看,外賣平臺上包裝費還有一些奇特的現象,比如購買罐裝啤酒也要支付1元的包裝費,購買奶茶也要支付幾毛錢到一元錢不等的包裝費。
外賣平臺包裝費需要制定更詳細的收費規則
記者接觸的一家燒烤店工作人員表示,平臺上是自動收費的,至于包裝費的標準和規則是如何設定的,她也不是很清楚。而一家小吃店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在線下門店打包帶走他們是不收費的,但線上消費打包的商品,他們一般是能放在一塊兒就放在一個包裝袋里,一般是按照實際使用的包裝袋打包送餐。
今年7月江蘇揚州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外賣平臺消費調查結果”顯示,兩家外賣平臺未對包裝費進行相關規范。其中一大不規范現象,即消費者購買可樂后直接配送并未對可樂進行包裝,卻收取了相關包裝費。在今年6月7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外公布了“外賣包裝收費專題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外賣包裝具體收費規則的缺失造成了3個痛點——外賣包裝收費貴、商戶按件收取包裝費、商戶在不同平臺收包裝費不同價。有外賣平臺在回應包裝費話題時表示,打包費是商家自行收取的,如果消費者遇到此項費用收取不合理的情況,可以先和商家協商,如果商家沒有及時解決,可反饋到平臺,由平臺介入進行解決。有關專業人士則建議,目前外賣包裝費收取缺乏詳細的規則,應該制定更細致的包裝費收取規定,對外賣平臺過度收取包裝費現象予以規范。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