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海關創新“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 “集拼倉”出口貨值已超千萬美元
(資料圖)
(董易鑫)8月14日,記者從杭州海關所屬義烏海關獲悉,海關總署在義烏率先開展“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改革試點至今,義烏海關監管“集拼倉”出口貨物2233批次,貨值1004.58萬美元。
出口小商品以散貨方式進入義烏鐵路口岸二期集拼倉庫,工作人員開展搬運作業。 吳峰宇 攝小規模、多品種的小商品是浙江義烏外貿訂單的特色之一。在義烏,大部分海外采購商發往海外的集裝箱里不止有一家商鋪的商品,而是集合了多家商鋪的多種商品,拼箱出口。上述情況給海關查驗工作帶來“拼箱出口掏箱難、查驗找貨難”等問題,也讓發運商戶面臨“重新裝運難”。
為此,義烏海關工作人員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創新提出優化出口拼箱貨物監管流程、查驗前置的改革思路。
“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下,出口小商品將以散貨方式進入義烏鐵路口岸二期集拼倉庫,企業可根據船期、目的地靈活裝配至集裝箱,不同貨主可對貨物獨立申報,義烏海關工作人員將以報關單為單元進行查驗,被布控查驗的報關單貨物可單獨完成查驗。“查驗”與“放行”并聯作業,同一集裝箱內的其他放行貨物同時裝運,互不影響。
義烏海關工作人員以報關單為單元,查驗出口貨品。吳峰宇 攝此外,集拼倉庫還實行了入倉貨物全流程信息化可溯源管理,貨物從入倉到出倉等所有環節信息均進行采集、記錄,貨物進出轉存數據與海關系統實時交互。
“新模式讓拼箱出口的物流更順,通關效率更高,更加貼合小商品出口需求。”浙江盈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程科源說。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當地還在部分庫區使用無人駕駛叉車進行托盤識別和搬運作業等。后續,義烏海關還將持續優化流程,提升拼箱出口效率。(完)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