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口萬米深地科探井開鉆-焦點快播
(相關資料圖)
中國日報5月30日電 2023年5月30日11時46分,深地塔科1井鳴笛開鉆。今天“大國重器”丈量天地,國家“四深”領域再展風采。深地塔科1井開鉆,這是中國深地工程的歷史性時刻,旨在探索萬米級特深層地質、工程科學理論,標志著我國向地球深部探測技術系列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鉆探能力開啟“萬米時代”,將為我國未來的科學研究和油氣資源開發提供重要的基礎和支持。
深地塔科1井是中國石油在塔里木油田實施“深地工程”探測的重大工程,也是整個中國石油工業的一個里程碑。該井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境內,緊鄰埋深達8000米的富滿10億噸級超深油氣區。這口井設計井深1.11萬米,設計鉆完井周期457天,將創造全球萬米深井鉆探用時最快紀錄,也將再次證明中國深地系列技術跨入世界前列。
據介紹,部署鉆探深地塔科1井目的是開展萬米級特深層地質、工程科學探索研究,以技術突破挑戰深地鉆井極限,深入探索地球內部結構和演化規律,進一步為地球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這也是全球石油工業領域的一項重大技術挑戰。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首席技術專家王春生說:“進軍萬米深層,是幾代石油人的夢想,我們將集合最強的隊伍和最強的裝備,加快實現鉆探目標。”
一深帶萬難。通常而言,業內將4500米到6000米的井深定位為深井,6000米到9000米的井為超深井,超過9000米的井為特深井。特深井鉆探是油氣工程技術瓶頸最多、挑戰最大的領域。作為我國深地油氣勘探開發的主戰場,塔里木油田突出創新驅動,不斷挑戰“世界少有、我國獨有”的超深、高溫、高壓、高含硫“一超三高”勘探開發技術難題,鍛造“深地工程”核心技術,2020年,成功鉆探8882米深的輪探1井并獲得油氣戰略發現,成為當時亞洲陸上第一深井;今年3月,再次成功鉆探9396米深的亞洲最深水平井果勒3C,拓展油氣勘探深度邁向9000米級超深層,具備向萬米特深層進軍條件。
中國制造,全球首臺。深地塔科1井由西部鉆探巴州分公司120001鉆井隊承鉆,采用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臺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這臺鉆機與普通鉆機相比,載重提升能力由三四百噸提高到最大900噸,相當于能同時吊起6噸的成年大象150頭。研發制造12000米自動化鉆機的寶石機械在自動化、電動化和國產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配備了全套管柱自動化系統,推扶式管柱處理模式,雙司鉆集成控制系統,一鍵式起下鉆操控,在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同時,大幅提升了安全標準。為保障萬米級特深井“打成、打快、打好”,中國石油攻關研發智能控制一體化平臺、鉆井自主決策工控系統、超高重載井架底座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自主研制國際領先的智能鉆機,成功產出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為萬米深地工程科學探索研究提供裝備和技術保障。
鉆探深地塔科1井是中國石油貫徹落實國家深地戰略的重大舉措。由于鉆探萬米級特深井面對無數未知的挑戰,遇有極端條件下的鉆探、地質勘探、數據收集和分析等難題,塔里木油田集合精銳力量,組成9個技術保障小組,聚焦萬米級特深井鉆探關鍵高溫、高壓等技術瓶頸,重點開展鉆完井工具、測、試、錄及固井等全井筒技術難題論證,首創形成175兆帕超高壓井口、測試、測量工具的升級配套,首次加工制造國內168毫米鉆桿、創新研發220攝氏度超高溫工作液體系、七開井眼井身結構等適應塔里木盆地地質特點的鉆完井系列技術,以保障萬米級特深井成功鉆探。
當前,塔里木油田正錨定全面建設我國最大超深油氣田、率先建成中國式現代化世界一流大油氣田戰略目標,不斷挑戰深地極限,落實了克拉-克深、博孜-大北兩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和富滿10億噸級大油氣區,成功鉆探95口超8000米的“地下珠峰”,6000米以深的井多達1700余口,占全國超深井數量的80%以上,生產的油氣產量占比超過52%,為塔里木油田拓展“中國深度”貢獻主力軍力量。(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蘇華)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