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上班,我們帶娃” 武漢免費暑期托管開始了-焦點消息
【來源:武漢文明網】
“大家好,我是小戴老師,今天我負責輔導大家的功課。”7月5日早上8時30分,在武漢市新洲區軍安社區青少年空間,18歲的準大學生戴文潔羞澀地自我介紹。
當天,武漢免費暑期托管室開課了。孩子們上著豐富多彩的課程,家長們表示歡迎且安心。據了解,由武漢市共青團組織開展的暑期托管室已開辦了15年,數量從最初的50個試點班,到今年暑假拓展的172個公益托管室,為在漢小學生提供免費暑期托管服務。
(相關資料圖)
開班第一課講的是暑期安全
7月5日上午9時,黃陂區姚家集街姚集小學暑假公益托管正式開班,第一堂課是講暑期安全教育。
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大一學生周璇是一名志愿者,按照事先備好的課件,為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們細致講述防溺水相關的安全知識。溺水高發地在水庫、水坑、河流、溪水邊?去游泳池游泳要如何注意安全防止溺水?一旦在水邊發生危險該如何做、如何正確施救?周璇講述得生動有趣,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為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每講述一個知識點,周璇都會當場提問,孩子們踴躍舉手發言。來自姚家集街姚集社區的工作人員程蓮積極配合講解,說姚家集最容易溺水的地方是灄水河,請孩子們一定注意安全。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暑假公益托管活動,去年我學到了剪紙等很多知識,今天上午又學到了很多防止溺水的知識,很有用。”10歲的劉忠卉同學告訴記者,她上這個托管班不僅可以學習知識,還能積極完成暑假作業,減少媽媽的負擔。
“每年暑假全國都有孩子不幸溺水的事故發生,教訓慘痛,今年的暑假托管班專門設置了防溺水知識講座,讓孩子們了解溺水的危害和預防措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托管班工作人員羅園介紹,接下來還將以知識講座、趣味問答、國家安全基地打卡等形式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同時結合武漢市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的豐碩成果,開展創新實踐教育活動。
非遺文化讓課堂變得豐富有趣
“油紙傘作為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悠久、內涵豐富。”7月5日,在江岸區后湖街道海賦社區青少年空間站,大學生志愿者周媛媛正拿著一柄油紙傘,向孩子們講述油紙傘的歷史、制作工藝及風俗習慣,并鼓勵他們將喜歡的人物或場景繪制在油紙傘上,引得大家躍躍欲試。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紛紛拿起畫筆創作。藍天白云、老虎大象是男孩的專屬;四大美人、花草蟲魚則是女生的最愛……不一會,一幅幅色彩鮮明、風格迥異的畫作躍然傘上。“我畫的是一頭大象在草地上盡情玩耍。”小學三年級的劉伯然說,自己也想像這頭大象一樣四處玩耍,無憂無慮。
在該青少年空間站的課程安排表上可以看到,課程涉及非遺文化,包含面塑、珠算、醒獅等。除了傳承非遺文化,社區安排的課程還有不少與科普相關。海賦社區工作人員羅麗娜說,為豐富課程設計,除基本的托管服務和課業輔導外,還設置了包括文化素質培育、語言能力訓練、手工創意實踐等方面的興趣課程及社會實踐課程,只為讓學生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假期,“我們希望讓孩子們在托管班里多玩一玩,獲得課本外的知識。”
上午10時許,江漢區漢興街道江漢里社區青少年空間,46名孩子跟著非遺傳承人學習制作非遺面塑。70歲的非遺傳承人高志和老師用彩泥、黏土取代傳統的面粉,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教他們制作呆萌有趣的小面人。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選擇不同顏色的材料捏小面人,其樂融融。
“我有責任和義務把這個手藝傳承下去。”高志和表示,在社區內開展這樣的公益活動,普及面塑藝術,激發民眾的興趣,傳承非遺藝術,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這里安排了很多豐富有趣的課程,我能學到非遺傳統文化和一些課外知識,這樣的暑假非常有意義!”14歲的程同學說。
有的孩子是暑期托管班常客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有哪些職業嗎?”“我知道!有醫生、警察、老師、消防員……”“那么你們未來想從事什么職業呢?”7月5日上午9時,江岸區四唯街道袁家社區青少年空間歡笑聲一片。
志愿者和老師們現場鋪開一幅10米長的卷軸,讓所有孩子在上面描繪出自己未來從事職業的樣子。“我喜歡畫畫,想成為一名畫家,畫很多好看的畫。”沈陽路小學三年級的胡夏語拿著畫筆,認真畫了起來。“我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名醫生,所以我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我想做像志愿者哥哥姐姐一樣幫助別人的人”……只見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畫著自己心中的職業角色。
托管班負責人熊老師表示,希望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小朋友們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工作內容以及個人興趣與職業選擇的關系,為未來的職業規劃做好啟蒙指導。
除了繪畫課程,托管班還開設了魔術科學、古城特色黏土、特色機器人等。在武昌區水岸國際社區青少年空間,12歲的張宇晨同學對記者說,因為父母工作忙,他從6歲開始就參加這里的假期托管項目,“我已經上過魔方、數獨、趣味美術、圍棋等課了,每次都非常有趣。這些課程不僅豐富了我的假期生活,還鍛煉了我的思維能力。”
大學生們爭當托管班志愿者
“大家好,我是小戴老師,今天我負責輔導大家的功課。”7月5日早上8時30分,在新洲區軍安社區青少年空間,18歲的準大學生戴文潔進行著自我介紹。
2014年軍安社區青少年空間成立后,戴文潔就是這里的常客。小學四年級時,她來參加暑期托管班,受到社區工作人員的影響,她決定以后自己若是有能力,也要為這個大家庭盡一份力。
“今年高考完,聽說這里招收暑期志愿者,我立即報了名,決定全職負責孩子們一個月的作業輔導工作。”戴文潔說,很多同學在她的影響下,將計劃表中的畢業旅行改為志愿服務。短短一周,她就在托管班見到了許多熟面孔。
軍安社區書記介紹,除了發揮轄區跨領域的教育資源,該社區有不少大學生志愿者加入了社區托管項目。今年暑假,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學生志愿者劉申科像往常一樣到社區青少年空間報到,主動申請參與社區托管室的志愿服務。開課第一天,劉申科就開始輔導孩子們的暑假作業。
在洪山區大華社區青少年空間站,來自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青禾暑期社會實踐隊”帶來的大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展示,引得孩子們陣陣驚嘆。
洪山團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學之城”洪山區高校云集,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老師和大學生、武漢大學“法治訓練營”均在社區開班。長期以來,洪山區校融合發展,除了市、區安排的課程,區里利用高校優勢,充分發動高校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社區基層治理,攜手共建美好幸福家園。
家長點贊托管班讓人省心
在東西湖區走馬嶺街道同心社區青少年空間門口,中通快遞公司員工李賽匆忙將孩子送來。她說自己是湖南人,2016年來武漢,在中通公司已工作了7年,孩子平常生活在湖南。以前暑假,孩子只能上一些付費補習班,不僅沒有興趣,也沒有效果。得知園區開設暑期免費托管班后,她詢問了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接到了武漢。“孩子有了更好的活動地點,我們也多了團聚的時間。”李賽說。
“我家孩子是第3年送來社區辦的暑期托管班了,他在這里學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家長也安心。現在的孩子就是對咱們的歷史知道得太少,這個課程辦到了家長的心坎上。”家住海賦社區惠康居的杜先生高興地說道。
江岸區雙職工家庭的劉女士,也激動地豎起了大拇指,說社區托管班既能防止孩子在家玩手機,還能教他們學到有用知識,家長很欣慰。
家住武漢經開區紗帽街道的李先生表示,社區暑期托管室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是真正解決群眾需求的民生實事。“孩子比較鬧騰,把他帶到單位,我不能安心工作也不能輔導他寫作業。但在托管室里氛圍就不一樣了,還有專業老師輔導作業,孩子們的假期既安全又充實。”
家住青山區的王素艷老人說,自己把孫女送到暑期托管班,希望孩子能學到知識,有更多同齡玩伴,“大家一起做作業效率更高,還可以讓孫女少玩一些電子產品,防止沉迷。”
“孫女的爸爸媽媽都很忙,我們作為老人也輔導不了孩子,暑期托管班有趣味活動,還能教孩子寫作業,十分方便。”家住常青花園的居民李爹爹也這么說。
今年擬服務青少年20萬人次
“武漢市的寒暑假托管室開班以來,一直在進行內容優化,從最早的單純課業輔導,到如今的紅色教育、安全教育、文化傳承教育以及創新實踐教育等。”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梅志罡表示,這些內容的調整,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適度休息,同時很好地完成課業作業,保持連續性的成長。也是武漢市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教育的變化和孩子們成長變化,所做出的積極努力。
梅教授表示,開展托管服務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城市治理現代化的表現,既減輕了雙職工家庭的輔導負擔,也有利于孩子獨立成長,體現出武漢的城市理念和大愛的城市精神。
共青團武漢市委介紹,經過15年發展,武漢市的托管室數量快速增長,從最初全市50個試點托管室,到2023年暑假市級托管室擴大到172間,其中街道社區托管室161間,集聚區托管室11間。托管室提供的公益服務項目也從最初的2000多項擴大到13000多項,今年擬為20萬人次的青少年提供公益托管服務。(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記者吳漢 通訊員武小青 周雪平 肖滿 張紹卿 白林弘 周丹 朱玲)
[責任編輯:葉召梅]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