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讓新時代“楓橋經驗”開花結果
開展義診活動。金峰路街道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平安城市建設是市域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富民、利民、安民的重要基礎。從城市到鄉村,人民群眾擁有安寧住所、安康生活、安全環境,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街道邊綠樹成蔭、巷子內干凈整潔、道路上車水馬龍,老人們在廣場悠閑散步,孩子們在公園追逐嬉戲,處處呈現一派安定祥和、蓬勃發展的新氣象。
6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格爾木市區東北部的金峰路街道,詳細了解街道社區在網格管理、警社聯動、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工作情況,記錄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平安建設的具體實踐。
上午10時,走進金峰路街道辦事處一樓的“熬茶”接訪工作室,簡潔溫馨的布置,營造出一種輕松舒適的氛圍。
開展社會治安等法治宣傳。金峰路街道供圖“群眾來這里反映問題或困難,‘刮碗子’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我們熱情友善的接待,打開了群眾心扉,拉近了黨群干群距離,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就變得容易了。”正在值班的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吳建青向記者介紹說,“熬茶”接訪工作是針對轄區居民喜歡“刮碗子”的特點打造出來的,通過黨員干部輪流值班接訪,在家長里短中了解居民群眾生活狀況、家庭情況,收集群眾意見建議,調解轄區矛盾糾紛,為聽民意、解民愁、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金峰路街道開花結果,是我們的重點工作。”金峰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丁瑜忙完手頭的工作,帶領記者深入所轄社區,向記者介紹街道開展平安建設的各項工作情況。
“‘金楓社工’網格員隊伍建設是我們強化網格管理、助力平安建設的重要舉措。”丁瑜說,街道組織動員、協調整合轄區司法所、企事業單位等各類主體和力量,采取“社區黨支部+社會組織+社區網格員+社會志愿者”的“四社聯動”模式,打造出一支具有專業力量支撐、參與人員廣泛的金峰特色品牌社工隊伍,通過排查安全隱患、調解矛盾糾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促進轄區和諧穩定。
“作為‘金楓社工’的一員,為居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很有成就感。”楊樹巷社區專職網格員張騰介紹說,基于自己負責社區網格內動態信息的排查、收集、上報等工作,他對網格內住戶的情況很熟悉,遇到居民的問題和困難,能第一時間給予他們回應,調解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代辦服務,讓他和社區居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好。
“我們‘金楓社工’隊伍,憑借專業化服務,受到了居民的歡迎。”園林社區兼職網格員韓軍向記者介紹說,“金楓社工”隊伍吸納了司法所工作人員、社區法律顧問、心理咨詢師等專業性人員,圍繞矛盾調解、矯正幫教、法律援助等為居民開展法律咨詢、矛盾調處服務。他向記者透露,自己目前已經考取了海西州社工證,今年打算考取全國社工證,讓自己社區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我們將轄區派出所所長聘任為街道大工委委員,片區民警聘任為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進一步凝聚了平安建設力量。”丁瑜介紹說,在社區聯防聯控、安全隱患排查、治安巡邏、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中,社區民警副書記以雙重身份融入到社區黨組織、警務以及社區日常工作中,更多地參與社區各項事務,為做好社區基層治理工作發揮了職能優勢和橋梁紐帶作用,實現了城市基層治理警社聯動、優勢互補。
據丁瑜介紹,通過整合轄區司法所、派出所等各方面資源,做好網格員隊伍建設,政法綜治及平安建設力量得到充實,“司警居+”矛盾糾紛聯調機制成效顯著,今年以來,街道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94起,調解成功94起,調解成功率100%。
“團結好各族群眾,是推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部分。”楊樹巷社區居委會主任李志雯介紹說,街道立足轄區民族群眾多的特點,聯合市委政法委、市委統戰部(民宗局)、法院等部門共同入駐成立“石榴籽工作室”,實行聯合走訪、聯調矛盾、聯席會議等機制。同時,推出“周五政策宣講臺”,組織金楓社工網格員隊伍及各入駐單位工作人員為轄區居民提供政策法規理論學習、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等多樣化服務,得到各族群眾的好評。
“平安和諧社區建設,離不開對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愛。”昆侖北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趙紅英介紹說,金峰路街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為轄區殘疾人提供康復訓練、職業培訓、權益維護、文體娛樂和日間照料等各種服務,殘疾人朋友可以在工作人員的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也可以在活動室通過專業培訓制作手工藝品賺錢貼補家用,還可以參加街道和社區組織的各類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成為殘疾人朋友的溫馨港灣。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心、支持、參與平安建設,我們基層黨組織會持續協調整合各類主體和力量,在轄區營造共建共享平安的良好氛圍。”丁瑜說。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