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創企業“知產”變“資產”
在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的實踐中,安徽正鉚足干勁,深耕科創“栽樹工程”,激活新興“產業森林”。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高科技、高成長、高風險、輕資產的科創企業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著融資難題。為讓科創企業“知產”變“資產”,我省創新財政資金扶持方式,巧用金融工具,通過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科技融資擔保體系,建立全國首家省級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為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精準導入資金鏈,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健全科技擔保體系,助力企業更好創新發展
“今年遷址到合肥高新區后,就感受到了當地‘保姆式’服務?!碧煊詈娇諗祿萍迹ê戏剩┯邢挢熑喂臼潜本┖娇蘸教齑髮W科技成果轉化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張迪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從北京來到合肥,除了公司發展與當地政策吻合之外,優良的營商環境也是他們選擇合肥的重要因素之一。
短短幾個月,融資便捷就給張迪留下深刻印象?!拔覀兊目蛻糁饕菣C場、航空公司等,參與的項目普遍周期比較長,墊付資金較多,公司對流動資金的要求特別高?!睆埖险f,今年以來,訂單量不斷攀升,對資金的需求量也跟著增長,“當地政府在了解我們有資金需求之后,引薦了不少金融機構,其中科技擔保的產品與服務很切合我們這種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對接之后,幾百萬元的資金很快就到賬,我們也更有底氣承接訂單了”。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科技型企業普遍具有“三高一輕”,即高科技、高成長、高風險、輕資產的情況,而且規模小、分布廣,金融機構獲客難,金融服務成本高,融資難問題較為突出。為下好創新先手棋,我省2018年底設立全國首家省級政府性科技融資擔保機構,成立以省科技廳為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信用擔保集團等為成員的科技融資擔保工作聯席會議,在省擔保體系基礎上,構建全省科技融資擔保體系。
目前,全省科技融資擔保體系成員135家,服務對象主要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擔保費率不高于1%,平均擔保費率不足0.8%。
受益于安徽科技擔保政策,一批科創企業迎來融資“及時雨”。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該體系累計開展科技融資擔保業務978.31億元,服務科技企業12767戶(次),對全省科技創新貢獻呈“5568”特征,即服務全省50%科技企業、50%專精特企業,信用貸款占比60%以上、十大新興產業占比80%以上。
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投入1元撬動融資超100元
“企業中標北京冬奧會會場照明工程后,訂單暴增、研發加大,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安徽輝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照明工程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徐濱說,因無抵押物,貸款一度陷入困境,“省科技擔保公司了解情況后,幫助協調銀行,并以純信用的方式為企業提供擔保,500萬元貸款很快到賬”。
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正自上而下撬動更多擔保資金去支持、引導信貸資源流向科創領域。
“經專業測算,財政在風險防范資金每投入1元,至少可撬動融資額100元?!笔】萍紦9径麻L朱安國說。
朱安國認為,扶持科創企業,如完全靠財政資金補貼,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專業性、靈活性不夠;如果完全靠市場,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資本逐利性強,科創企業控制權旁落,不利于長遠發展。兩種模式各有優劣。
“安徽揚長避短,創新科技擔保機制,針對性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題?!敝彀矅f,科技擔保機制有三大特點,一是純信用,不需提供反擔保措施,基于專業技術人才、知識產權等即可融資;二是高效率,對銀行審批通過的500萬元以下貸款,見貸即保,批量服務,照顧到科技企業成長快特點;三是全周期,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推出不同產品,提供額度不同的融資需求。
應需而生、因需而變,科技擔保機制,讓各項金融支持政策和創新產品直達科創企業最需要的地方,成就科創主體與金融機構的“雙向奔赴”。
“我們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卑不諆灥┛萍加邢薰究偨浝砼碛驴√寡?,科創企業在研發人員投入、科研條件建設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先期投入,但經濟收益需要等到科技成果最終轉換為被市場認可的產品后,所以在此階段資金缺口通常較大,外加缺少金融機構認可的有效抵押物,導致科創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彭勇俊回憶,2021年,公司正處在由初創期進入成長期的關鍵切換點?!爱敃r,省科技擔保公司通過‘批量貸’產品為企業提供純信用擔保貸款500萬元,有效解決了我們備貨資金問題,保障了訂單交付,最終幫助公司當年度業績翻番?!迸碛驴≌f,“結合公司的發展狀況,去年科技擔保又將我們的授信期從1年調整到3年,減輕了短期還款壓力,讓我們更加沒有顧慮地開展長周期產品研發工作,公司的發展有了更多后勁?!?/p>
完善政策支持環境,實現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
最近,安徽天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8條鋰電池隔膜生產線正在調試安裝中。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不小,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設備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對資金的要求也就更高?!痹摴径麻L胡偉表示,在科技擔保的助力之下,企業成功獲得1000萬元的融資,“在傳統印象中,一般企業貸款最多幾百萬元,但在新政策的支持下,我們貸到千萬元,這對企業的后續創新發展起到了很大助力。”
胡偉所說的新政策是界首市設立的科技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
“相對于一線城市,我們這邊的金融生態相對單調,而政策性科技擔保體制可以有效補‘短板’。”界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濤介紹,2020年界首市政府出資2000萬元,設立科技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在安徽省現有政銀擔風險補償基礎上,對合作銀行、擔保公司按照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分擔后實際承擔責任,資金池承擔30%。
“目前,累計入池企業106戶,占全市科技企業58%,累計貸款金額4.3億元,財政資金放大倍數21.5倍。更重要的是,尚未發生一起代償,政府沒花一分錢,已撬動近4.3億元融資,這是機制創新的活力體現。”劉濤說。
界首市在全省率先設立科技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后,岳西縣等地隨之跟進。目前,省科技擔保公司與全省60個市(縣、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地方把原有的財政撥款模式變為風險補償金形式,建立累計超3億元風險補償資金池,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
放眼全省,2022年,我省制定《安徽省科創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管理暫行辦法》,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產、高成長等特點,試點設立2億元省級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對科技企業貸款本金損失予以最高35%的風險補償,降低科創企業融資成本。
截至5月末,參與資金池合作的22家合作銀行、34家擔保機構累計放款總金額794.86億元、14310戶,各機構科技企業貸款增幅同比均超過30%,部分機構增長超60%,其中,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行業企業占比在90%以上。(本報記者 何 珂)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