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胃藥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胃腸疾病用藥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胃藥市場發展迅速,產品產出持續擴張,國家產業政策鼓勵胃藥產業向高技術產品方向發展,國內企業新增投資項目投資逐漸增多。投資者對胃藥市場的關注越來越密切,這使得胃藥市場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胃炎、潰瘍等胃病的發病率在不斷提高,中藥治療胃病具有治療與調理雙層作用,越來越受患者青睞,也吸引到了國內藥企的研發目光。目前,中成藥胃藥市場規模不斷上漲,展現出了強大潛力,各大品牌正發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胃藥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資料圖)
胃藥是治療胃部疾病藥物的統稱,種類繁多。胃藥分為止痛劑、抑酸劑、促進胃動力和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有中西藥兩大類。胃腸藥品主要由抗潰瘍及抗酸類、助消化類、胃動力類、止瀉類等幾大類藥物組成。當今生活節奏加快,導致飲食的改變,因此引起胃腸道疾病的機率較高,且復發率很高,5年復發率為50%~90%。許多消費者為免去排隊掛號的時間,更多的選擇在零售藥店購買藥物。
胃腸道疾病已成為我國人群的常見病。《報告》顯示,94%的受訪人群(曾)有過胃部不適癥狀,比如消化不良、胃部飽脹、反酸燒心、胃痛等;73%的受訪人群(曾)確診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等胃腸道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年齡段的受訪人群中,80后、90后中確診過胃部疾病的人群比例最高,約占77%,年輕的00后中也有66%的人群確診過胃病。
腸胃病在我國屬于常見病、多發病,隨著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常常忽略了日常飲食的規律性與合理性,因此導致國內腸胃道疾患人群逐年增多。腸胃病廣大的消費人群以及常見性、多發性的特點,使得腸胃用藥多年來一直是我國醫藥銷售中的重要大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老齡人口的持續增長,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不規律所帶來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癥狀的人群越來越多,有腸胃調理需求的人群也逐漸擴大,腸胃用藥市場空間廣闊。
據資料顯示,在國內消化道潰瘍總統患病率高達5%~10%,可謂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更是隨著人們社會方式的改變,使得胃腸道疾病患者越來越多,胃腸道用藥市場終年呈上升趨勢,目前國內胃腸病患者已超過1.2億,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大關。
2023年中國胃藥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胃藥(胃炎、潰瘍)TOP10品牌、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中成藥胃藥(胃炎、潰瘍)TOP10品牌、中國網上藥店終端中成藥胃藥(胃炎、潰瘍)TOP10品牌,好醫生集團分子公司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憑借拳頭產品好醫生康復新液,均奪得三大市場品牌TOP3,康復新液TOP品牌,超群拔類,繼續領軍市場。
目前,中成藥胃藥新藥研發逐漸步入豐收期,為加快創新藥進入市場,醫保動態調整成為了最強助力。2021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城市實體藥店終端、網上藥店終端中成藥胃藥(胃炎、潰瘍)合計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胃藥市場規模超過74億元。2022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胃藥(胃炎、潰瘍)的市場規模繼續保持正增長,銷售額超過37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胃藥市場規模有望超過82億元。
2022年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胃藥(胃炎、潰瘍)市場規模TOP3企業繼續由揚子江江蘇制藥、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和湖南科倫制藥分別占據第一名、第二名的高位,TOP10品牌中揚子江江蘇制藥占了兩個,胃蘇顆粒和蓽鈴胃痛顆粒的排名保持在TOP3和TOP4。
由于城市市民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經常加班、久坐、應酬過多、飲食不科學、作息無規律等因素,城市主要疾病狀況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腸胃消化系統疾病,脂肪肝、乙肝等肝臟疾病,頸椎、腰椎及骨質增生。腸胃消化系統疾病成為北上廣深排名第一的高發性疾病。此外,胃腸疾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為多見,如不及時治療,長期反復發作,極易轉化為癌腫。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未來中國老齡化速度會以較高斜率上升,到2026年中國老年人總數將突破3億人,胃腸疾病用藥市場潛力巨大。
欲獲取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胃藥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胃藥報告有助于企業及投資者洞察中國胃藥行業市場供需行為,評估中國胃藥行業投資價值,為相關企業提供第三方的決策支持。報告內容有助于胃藥行業企業、投資者了解市場供需情況,并可以為企業市場推廣計劃的制定提供第三方決策支持。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