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WAIC |萬向區塊鏈杜宇:不存在單一技術的iPhone時刻,Web3.0核心將基于AI+區塊鏈+物聯網
【資料圖】
7月7日,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杜宇參加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區塊鏈+WEB3新發展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杜宇演講時指出,現在大家都不再單獨講區塊鏈技術了,而是更多地講場景、應用,或者“Web3.0”這個詞。從區塊鏈到Web3.0。杜宇認為這更多的是范式的變化。
杜宇對區塊鏈的不同用法做了區分。杜宇介紹:“橫軸坐標表示許可鏈和非許可鏈,國際標準中只把區塊鏈定義為兩種,即“Permission”和“Permissionless”,非許可鏈(Permissionless)表示你進入這個系統是不需要許可的。另外一個問題,在鏈上跑的是“數據”還是“資產”?因為各類監管的要求,國內使用比較多的是聯盟鏈,鏈上處理的都是信息,無論區塊鏈應用在供應鏈金融還是其它金融場景中,本質上處理的都是信息,金融機構拿到處理后的信息再來做業務。大家也經常聽到以太坊這樣的網絡,它是一個無需許可的鏈,也就是上圖中右上角象限所顯示的公有鏈,在上面跑的是各種各樣的資產,也是一般狹義上的Web3。這幾年區塊鏈有很多新的變化出現,比如最近比較火的NFT,可以用在資產數字化的場景當中來。國內的數字藏品,也在這個范疇里。”
對于近期較熱的營銷概念“iPhone時刻”,杜宇表示:“像最近很多人說Ai的Phone時刻、Web3的iPhone時刻、AR/VR的iPhone時刻,其實是不對的。iPhone時刻不是單一技術的,可能未來有所謂的Web3或者可信數據底座的iPhone時刻,不存在單一技術的iPhone時刻。”
對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方面,杜宇認為,區塊鏈作為底層基礎設施,以及TCP/IP,在協議層面都是去中心化的,但其實合規監管是在應用層,比如要基于TCP/IP協議向中國大陸公民提供服務,必須符合中國監管的要求,要向美國公民提供服務,就得滿足美國的各種監管要求,這也是未來區塊鏈的監管趨勢。
從技術角度來說,區塊鏈有“不可能三角”問題,如性能不夠、安全性不夠等,現在行業里都在用分層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說到分層,大家可能又想到了TCP/IP的4層模型。區塊鏈技術架構越來越像互聯網協議,未來區塊鏈可能就像在TCP/IP上面又搭了一層“可信層”。
杜宇提及,要實現Web3.0,光有區塊鏈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系列的技術融合。萬向區塊鏈在做產業區塊鏈的時候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客戶需要的不是一條鏈,他們需要的是能解決他的問題的方案,就像手機一樣,里面不僅有5G傳輸技術,還得有電池、芯片、屏幕、攝像頭等一系列硬件。所以萬向區塊鏈通過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打造可信數字底座,來賦能上層應用。
杜宇認為Web3.0核心將基于“AI+區塊鏈+物聯網”融合構建的可信數字底座而實現,我們現在談論的AI和區塊鏈是軟件部分,軟件一定要有硬件來承載,不管是算力、存儲還是和現實世界相結合的物聯網絡,這些才是Web3.0真正的底座,基于底座未來才會出現更多應用。
杜宇認為,不管是現實世界的資產還是原生世界的資產,最終都可以通過區塊鏈資產協議來做映射和標記,完成資產的數字化。“例如肉牛,牛只本身可以把它作為一個NFT,通過NFT技術來標記每頭牛的狀態,通過區塊鏈技術來追蹤牛的情況,從而更好地把物理世界資產轉變為數字孿生資產,再來做相應的金融服務。碳資產也是一樣,碳證是標準化的,但碳資產的來源是非標的,我們通過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把非標資產轉化為標準化的數字資產,從而賦能更多業務場景。”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