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0萬,比亞迪追求的新榮光
科技·綠色·明天,中國自信一路向前。
(相關資料圖)
在從容跨越500萬產量門檻之后,全球首個停產燃油車的車企,成了全球首家500萬輛規模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官網的“關鍵句”悄然改變,訴說著更宏大的愿景:要做領跑者,要以科技創新成就綠色夢想,要見證、代表中國自信一路向前。
一道做了20年的證明題,比亞迪以長期投入打基礎,以技術自研抓“題干”,寫出了中國汽車改寫“大而不強”歷史的高光時刻。交出卓越成績單之際,比亞迪卻對榮耀避而不談,從回顧以往的汗與淚,到感慨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春天,比亞迪的時間線看向未來:“中國有創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基礎和實力,中國汽車產業必將誕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歷寒冬20年解題銷冠
業內人都說,比亞迪的成功,離不開對新能源汽車的前瞻布局與長期投入。“長期”兩字背后,是漫長的寒冬。
2003年,扎根電池行業的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開始了造車之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各種質疑和嘲笑聲撲面而來。
不論是技術路線的選擇,還是銷量表現、市場反饋,比亞迪都曾經遭受打擊。2008年就發布了全球首款量產的插混車F3DM,到2018年,比亞迪的DM技術發展到了第三代。但技術本身不夠成熟,新能源汽車普及度不足,市場仍未對比亞迪敞開大門。
面對寒冬,比亞迪的選擇是咬牙堅持。早在2002年起,比亞迪開始在動力電池上進行大量投入,2003年則開始了混動技術的研發,至今已經累計投入了上千億的資金。近12年中,比亞迪有11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甚至很多時候是凈利潤的3—4倍。2017年—2019年,比亞迪連續三年凈利潤大幅下滑,2019年凈利潤只有16億元,當年的研發投入仍然高達84億元。
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是比亞迪20年解題的最關鍵因素,它將寒冬醞釀成瑞雪,在市場做好準備、行業開啟變革時,比亞迪站到臺前,勇敢摘取桂冠。
從2008年第一輛F3DM發布,到2021年5月完成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比亞迪花了13年;從100萬輛到300萬輛,比亞迪耗時一年半;從300萬輛到500萬輛,比亞迪只用了9個月。
目前,比亞迪擁有11個研究院,超9萬研發人員,研發總投入超千億元,平均每個工作日遞交19項專利申請,獲得15項專利授權,刀片電池、DM混動、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云輦等顛覆性技術還在擴列。
迎秋實500萬清晰質變
都說憶苦思甜,在回顧過往艱辛時,比亞迪想到了什么甜呢?
現如今,比亞迪已經穩坐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冠位置。今年7月,比亞迪的銷量為26.2萬輛,同比增長61%,創下歷史新高,乘用車銷量為26.1萬輛,環比增長3.74%,同比增長了61%,而特斯拉同期的銷量只有6.4萬輛。據中汽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銷量為125.6萬輛,位列市場第三,超越了多個汽車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目前在全國西安、長沙、深圳坪山、深汕特別合作區、常州、撫州、合肥、濟南、鄭州、襄陽等擁有10個生產基地,同時在常州、合肥、撫州、濟南、鄭州等城市新建生產基地,2023 年產能規劃將超過400萬輛。隨著比亞迪的銷量持續走高,曾經“產能過剩”的質疑再也不見,龐大的產能布局,恰恰是比亞迪對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布局的體現。
高速發展的比亞迪似乎“永遠不會停下”,這是因為每到關鍵節點,比亞迪總是超前做出布局,醞釀重要的轉折與質變。早在達成300萬前后,比亞迪就想到了未來持續增長的新戰略。2022年下半年起,比亞迪頻頻在海外市場出擊,高調宣布進入傳統汽車強國日本的乘用車市場,東南亞、中東、南美、澳大利亞和歐洲都有布局。
當500萬成績出現時,比亞迪的全品牌矩陣已臻完善,從王朝網、海洋網,到騰勢、仰望,拼圖的最后一環方程豹品牌發布,覆蓋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全面滿足用戶多方位、全場景的用車需求。
與此同時,比亞迪對海外市場勢在必得,成為了以色列、新加坡、新西蘭的純電動車銷量冠軍,今年1-7月海外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9.2萬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總量,足跡遍布54個國家和地區。
完善的產品矩陣,高端化的策略和新增長點的精準開拓,比亞迪“量價齊飛”的時代有望到來。
賞春華中國汽車高光時刻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452.6萬輛,同比增長41.7%,市場占有率達29%。
2008年,自主品牌國內汽車市場占有率約28%;2020年自主品牌市占率攀升至38%;到2022年,自主品牌市占率首次超過50%;今年7月,自主品牌批發銷量在國內市場份額已經到了58.1%。
比亞迪的高光時刻,也正是中國汽車的高光時刻。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增長在產生“質變”,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35%的同時,出口量增至2.6倍,占整體汽車出口的25%。
產業優勢、技術自強、規模擴張……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產量超2000萬輛,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也打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窗口。
王傳福認為,到2025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增長到60%以上。在未來三年內,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預計將從50%提升到70%。這是自主品牌發展的強機遇期。
談中國自信、銷中國汽車于世界舞臺,是包括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奇瑞、長城等傳統車企及“蔚小理”等新勢力品牌在內共同的夢想。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逐鹿全球的時代,將“中國汽車”的標簽推向世界,更是自主品牌的共同使命。
“中國有創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基礎和實力,中國汽車產業必將誕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王傳福這樣說道。隨著全年銷量穩定超越兩百萬,下一個目標不是百萬輛節點,而是世界級榮光,比亞迪將和中國汽車共同奔赴。
【撰文】魏泓泉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