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的始祖是誰? 中國佛教正脈禪宗祖師簡介及畫像
一,達摩祖師
菩提達摩:南天竺人,生卒年月不詳,婆羅門種姓,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是《洗髓經》、《易筋經》的撰寫者。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于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yè)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后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后出禹門游化終身。
二祖慧可大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號神光,洛陽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人,是漢傳佛教禪宗的二祖。他少為儒生時,博覽群書,通達老莊易學。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內典。年約四十歲時,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陽)游化,即禮他為師,得達摩衣缽真?zhèn)鳎U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三祖僧璨大師
僧璨(約公元510年-606年),又作僧粲,隋大業(yè)二年(公元606年)圓寂,生年及事跡不詳,為中國佛教禪宗三祖,曾跟隨二祖慧可學佛數年,后得授與衣缽為禪宗三祖。三祖在入寂前,傳衣缽于弟子道信為禪宗四祖。他曾著有《信心銘》傳世。《信心銘》和牛頭法融禪師的《心銘》有異曲同工之處。
四祖道信大師
司馬道信(580年4月3日-651年),生于永寧縣(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鎮(zhèn))[1],隋唐高僧,佛教禪宗四祖。公元580年4月3日,司馬道信出生。公元592年(開皇十二年),向禪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歲時被三祖授以衣缽。公元625年(武德八年)于黃梅破額山正覺寺傳經講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宮,堅辭不去,被賜以紫衣。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道信傳法于弘忍(禪宗五祖),于公元651年(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謚為“大醫(yī)禪師”。公元1324年(泰定元年)時加號“妙智正覺禪師”。
五祖弘忍大師
唐代禪宗五祖
弘忍(公元602~公元675),俗周,唐代高僧,湖北蘄州黃梅(今湖北省黃梅)人,[1]又說潯陽(今江西九江)人。[6]東山法門開創(chuàng)者,被尊為禪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稱他“幼而聰敏,事不再問”。
六祖慧能大師
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并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他弘化于嶺南,對邊區(qū)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影響,王維《能禪師碑銘》謂其:“實助皇王之化”;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yǎng),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并為其建寺造塔。在滑臺大云寺的無遮大會之后,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在惠能入滅一百年后,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柳宗元撰《賜謚大鑒禪師碑》說:“凡言禪,皆本曹溪。”[1]武宗滅法之后,曹溪禪即位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