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月賺僅4000元!良品鋪子上半年營收凈利均下跌 高瓴減持離場
天天財經訊,號稱“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鋪子,業績高端不起來了。
29日晚間,良品鋪子發布了2023年中期財報。今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為39.87億元,同比下跌18.5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89億元,同比下跌2.04%;扣非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下跌3.49%。
(資料圖片)
圖源:良品鋪子財報
門店單月只賺4000元這份不甚理想的成績單是自2020年上市以來,良品鋪子半年業績首次出現營收、利潤均下滑的情況。
按經營業態劃分,良品鋪子的收入可分為電商業務、加盟業務、直營零售業務和團購業務,其中電商業務收入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同比出現大幅下跌。今年第一季度,該板塊收入同比下跌了32.43%至12.06億元,二季度同比下跌了40.92%至6.15億元。
良品鋪子第二季度財務數據
如果單看二季度,數據則更為慘淡。
二季度良品鋪子營收為16.02億元,同比下滑約18%,環比下滑約33%;歸母凈利潤為4062萬元,同比下滑約60%,環比下滑約73%。
今年上半年,良品鋪子新增門店323家,關店250家,截至到6月底,良品鋪子線下門店數量為3299家。
假若暫且不算電商渠道。按照約3299家門店的數量計算,那么良品鋪子單店月均盈利僅約4104元。
鴨舌528.8元/公斤被指是“零食刺客”這樣的門店盈利情況,或許也能從側面印證,良品鋪子被消費者吐槽太貴的原因。
前幾日,有廣州消費者爆料去良品鋪子買零食,原本預計花費幾十塊錢,沒想到付款時卻要數百元,疑似遭到“零食刺客”。“動輒一兩百,甚至四五百每公斤的單價真的是讓人感嘆,原來這就是傳說中零食界的愛馬仕?”
圖源:社交平臺
據悉其所買的鴨舌價格達到528.8元/kg,相當于264.4元/斤,直呼“鴨子都要嚇得說人話了。”對此門店人員則回應稱“肉類、海鮮、堅果等會貴一點,而且原料選擇的品種是進口的”。
消息迅速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理解,“一只鴨子有多少個舌頭,鴨舌本來就貴”,“良品鋪子至少是明碼標價的。”也有網友稱曾遭到良品鋪子的“價格背刺”:“良品鋪子基本是按50克標價,克字寫得小小的,付款時候才發現要幾百塊一斤。”
事實上,在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都稱被良品鋪子“背刺”。有消費者曾發文稱,其于8月25日在良品鋪子廣州恒寶廣場店(新)購買了3包零食,沒想到花了20多元,根據其提供的小票,其分別購買了一包烏酸梅、一包海鹽菠蘿干和一包黃桃果干,產品對應的單價分別為45.8元/kg、125.8元/kg和167.8元/kg。
不少網友發文稱良品鋪子為“零食刺客”
業績失速、消費者吐槽遭其“背刺”,如今就連曾經一直看好并支持良品鋪子的投資機構,也在紛紛撤退。
高瓴資本、“風投女王”紛紛離場今年5月,陪伴了良品鋪子長達13年的今日資本選擇了離場,或將套現高達7億元。
今日資本的掌舵人是有著“風投女王”之稱的徐新,她曾投資娃哈哈等知名品牌,在一級市場以消費捕手的敏銳度著稱。這次套現離場將這家零食巨頭再次送入輿論漩渦。
不只是今日資本,過去兩年良品鋪子還被高瓴資本多次清倉式減持。
截至2023年6月30日,良品鋪子股權結構
資料顯示,2017年9月、12月,高瓴資本通過旗下子公司參與良品鋪子B、C兩輪融資,投資額共計8.21億元。良品鋪子IPO時,高瓴資本合計持倉4860萬股,占比達11.67%。
不過2021年2月,首發限售股解禁期一滿,高瓴資本就迅速開啟第一輪減持。四輪減持過后,截至2023年6月30日,高瓴旗下HHLPPZ(HK)HoldingsLimited的持股比例已經降至5%。
如果按照當前良品鋪子約90億元的市值來計算,高瓴資本仍持有的2005萬股價值約4.5億元,再加上通過減持合計套現的9.87億元,高瓴資本入局6年,在良品鋪子這筆投資上的回報率僅為7.5%。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