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常談》:朱自清13堂國學普及課,講透經史子集傳統文化精髓
時至夏季,艷陽高照,外面天氣如下火一般。我是一個喜歡宅家的人。坐在室內吹著空調,拿起一本《經典常談》讀起來。
喜歡古代的文學經典,可是對于晦澀難懂的《周易》《戰國策》等著作真的太難了,令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幸好有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給了我一把讀經典文學的鑰匙。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于1942年寫于西南聯合大學的一本書。
(相關資料圖)
這本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十三個部分。這是朱自清先生介紹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和哲學的入門級別的通俗讀物,給我們上了13堂國學經典講讀課。
這本書淺顯易懂,不拘泥于古板的翻譯,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介紹中國古代的經典,使得讀者能夠輕松地理解這些經典著作。
先生說:“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于實用,而在于文化”。他認為,國民應該對本國的經典有接觸的義務。
這本書里講解的這些經典作品,是我們的文化歷史的傳承,是瑰寶,我們作為后人,有義務去閱讀,去傳承,去發揚光大,而不是讓這些經典束之高閣。
《經典常談》用生動、詼諧的語言,深入地分析、介紹和解讀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讀著他如潺潺流水的文字,仿佛在古代經典殿堂里徜徉。
雖然《經典常談》寫于1942年,但是朱自清先生的思想仍然能夠指導我們今天的讀書生活。他對經典著作的理解和解讀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文化、哲學、歷史,更可以幫助我們用歷史觀和哲學觀,來更好地理解當下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這本書不僅適合初學者閱讀,也適合對于中國文化已經有了一定了解的人閱讀。
朱自清擔心,人們讀了他這本《經典常談》,是不是就不去讀原著了。
根本不用擔心,朱先生的這本書,更加激起了讀者學習原著的欲望。
先生說,四書是古代小學生的入門課本。是啊,古人小小年紀就開始讀四書。《紅樓夢》里的林黛玉5歲就開始學習四書了。可是,我們身為大學生讀過四書的人寥寥無幾。這就激起了讀者學習原著的熱情和興趣。
人們不禁好奇,這些經典著作究竟好在哪里?忍不住要去讀一讀。讀不明白了,就翻一翻《經典常談》,看看應該如何理解和閱讀。
這些經過時間的檢驗和打磨的經典著作,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重新復活,令人從遙不可及,到觸手可及。讓我感覺到了世間的美好,也會更加珍惜讀書的時光。
朱自清先生的這本《經典常談》,就是十三堂國學課,一本書講透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這些經典著作,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