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文:成渝CP協同創新成效如何?兩地智庫攜手推出這份報告
6月28日,“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目標下的區域創新與發展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文/圖
(相關資料圖)
6月28日,“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目標下的區域創新與發展研討會”在成都舉行。重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分別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指數2022》和《四川省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指數2022》
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能力,是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內涵。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川渝兩省市“組CP”、建平臺……成效如何?川渝兩地智庫單位聯合編制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指數2022》。
2022年度報告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成渝地區協同創新水平穩步提升,2021年協同創新總指數較2019年增長20.01%。具體來看,成渝地區在資源集聚、創新合作、成果共享、產業聯動、環境支撐等五大方面都取得新進展。特別是產業聯動指標增幅最大,較2019年增長44.88%;其次是成果共享指標,增長15.77%,創新合作指標增長14.25%。
近年來,成渝地區協同創新還呈現出不少亮點。報告顯示,成渝地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支出快速增長,2016—2021年增長110.5%、高于全國平均增速32.2個百分點。其中,高校院所研發投入增長強勁,2016—2021年增長113.2%。
從上萬臺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共同實施川渝科技創新合作計劃,到組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研院所聯盟,再到共建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協同創新的內涵在三年半間得以彰顯。接下來協同創新如何深化,奏出“最強音”?
除了協同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系統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外,專家還建議,協同推進創新生態環境營造,特別是激發成渝地區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模式。“讓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在細分優勢領域牽頭建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帶動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融通發展。”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楠說。
《四川省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
《四川省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由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編研,連續8年全方位、客觀、動態監測我省21市州創新發展情況。
2022年度報告顯示,成都創新能力居全省首位,綿陽次之,與成都存在明顯距離;成綿在4項一級指標及實力、效率兩個維度均分列第一、二位;宜賓在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兩個方面及潛力、實力兩個維度居前三位,綜合創新能力位列第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