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植保無人化什么樣?這場觀摩會告訴你
【資料圖】
無人駕駛雙系統分帶噴藥植保機正在稻田中作業。
轟轟轟……工作人員輕輕一按手中的遙控器,隨著一陣發動機聲浪響起,一個體型龐大的鐵家伙——無人駕駛雙系統分帶噴藥植保機(以下簡稱“無人駕駛植保機”),緩緩展開臂展達8.2米的噴桿,調整好噴桿高度,開啟噴藥開關,駛向水稻田。在北斗導航系統導航下,無人駕駛植保機按提前規劃好的路線,前進、掉頭、轉向,開始示范田的高效精準噴藥作業。
8月11日,2023年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子任務糧油生產機械薄弱環節重大技術協同推廣——丘陵區田間綠色高效協同植保噴施技術現場觀摩會,在成都市新津區寶墩鎮萬街村舉行。四川農業大學機電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許麗佳帶領其團隊,通過從地上到空中的農機展示,描繪出植保無人化、智能化的未來圖景。無人駕駛植保機> 首次亮相稻田 具備兩大優勢“這是省內首臺無人駕駛雙系統分帶噴藥植保機,首次在凈作種植模式下進行噴施作業。”許麗佳介紹,與絕大多數農機不同,這臺無人駕駛植保機搭載了雙噴施系統,能同時用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凈作種植模式。 “兩個噴施系統相互獨立,分別控制。”許麗佳說,前不久,這臺無人駕駛植保機剛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地塊上進行了演示,兩個噴施系統分別噴施兩種藥液,能同時為兩種不同作物噴藥作業。 “噴桿幾乎貼著水稻葉片掠過,這樣藥液在空中揮發量和漂移量小,藥液利用率更高。”許麗佳指著正在作業的無人駕駛植保機說,同時,在靜電吸附技術作用下,藥液能立馬附著在葉片上,最大程度減少藥液浪費,節省藥液25%以上。據了解,該無人駕駛植保機噴桿可進行上下調節,找到最適宜的噴施高度。 與植保無人機相比,這臺無人駕駛植保機表現出兩個明顯優勢。許麗佳指出,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極高,但其藥液漂移和續航短板比較突出,而這兩個短板在這臺無人駕駛植保機上得到了很好解決。 現場,該無人駕駛植保機的輪胎也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記者注意到,其寬度比傳統拖拉機輪胎要窄很多。“在稻田里行走,要避免輪胎過寬碾壓到水稻,所以會盡量設計得偏窄一些。但也要避免過窄,不然會陷入泥中。”四川農業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王玉超介紹。 除了雙系統、靜電精量噴施系統,該無人駕駛植保機還搭載了無人駕駛、自動導航系統等先進的智能控制技術,可以適應多種工作場景,能大大提升作業效率。 “這臺無人駕駛植保機還存在一些短板,如在行駛過程中會留下車轍印,甚至碾壞部分作物。”許麗佳指出,這也是其團隊在積極解決的難題,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將是有效解決途徑。植保無人機> 搭載光譜儀 精準識別病蟲害現代農機正往智能化、無人化方向加快迭代。 農作物病蟲害是主要農業災害之一。在實際生產中,因病蟲害具有種類多、影響大,并時常暴發成災的特點,種植戶們常因很難判斷病蟲害種類,盲目用藥,造成更大損失。 “用搭載了光譜儀的植保無人機在水稻上飛一遍,就能精準識別出當前生育期中病蟲害種類和數量。”許麗佳說,飛行過程中,光譜儀會拍下大量光譜照片,經光譜儀中相關模塊分析后,會自動識別出病蟲害種類和數量,實現病蟲害精準監測預警。 “病蟲害種類繁多,目前還不能識別全部病蟲害。”許麗佳表示,目前僅能識別水稻葉瘟病等少數幾種主要病蟲害。隨著相關模塊的升級,未來能識別更多病蟲害。 針對植保無人機藥液漂移短板,四川農業大學機電學院伍志軍博士說,其團隊為植保無人機搭載靜電噴施技術,在高壓靜電場力的作用下,使藥液霧滴做定向運動,更好地附著在農作物葉片上,提高抗漂移性能。 “沒有完美的農機,只有不斷進行技術迭代,不斷解決實際生產問題,提升農機作業效率。”許麗佳告訴記者,農機的迭代關鍵在于基于農機搭載不同功能的智能控制技術。
小 課 堂
植保無人機是用于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該型無人飛機由飛行平臺、導航飛控、噴灑機構三部分組成,通過地面遙控或導航飛控,來實現噴灑作業,可以噴灑藥劑、種子、粉劑等,是目前最主流、最高效的植保作業工具。無人駕駛植保機 是在傳統農用拖拉機基礎上,搭載無人駕駛等自動化技術,實現農作物地面植保作業的農機。而無人駕駛雙系統分帶噴藥植保機,是四川農業大學機電學院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無人駕駛植保機的基礎上,進一步搭載雙系統和靜電精量噴施系統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