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青少年續戴口罩 當中四成有社交焦慮
【資料圖】
大公報報導,政府三月撤銷“口罩令”,有機構調查發現,逾八成青少年選擇繼續佩戴口罩,當中近四成有社交焦慮問題,因“不習慣面對面社交場合”及“對外貌沒自信”的青少年較疫情前升幅高達一倍及三倍以上。調查機構呼吁社會多鼓勵青少年探索自我能力及價值,減少對外貌評價的關注,并助青少年重建關系網。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在5月24日至6月9日以隨機抽樣問卷形式訪問了2564名青少年,主要是小三至中五學生。調查顯示,83%受訪者于“口罩令”撤銷后繼續佩戴,44.6%受訪者因健康及防疫原因,但10.9%受訪者表示對外觀沒有自信,7.2%受訪者表示不習慣面對社交場合。
女生焦慮程度較高
調查顯示,16.8%受訪者因撤銷“口罩令”而感困擾,其中逾兩成人表示不習慣展示容貌。受訪者因“不習慣面對面社交場合”而戴口罩,由疫前158人增至“口罩令”撤銷后396人,升幅達一倍以上,社交焦慮達10.6分;而“對外貌沒自信”由疫癥前167人增至602人,升幅高達三倍以上,社交焦慮達10.5分。
調查亦發現,青少年社交焦慮程度平均為8.53分,滿分15分,屬偏高分數及嚴重情況。調查又指,中學女生屬受訪者之中需要特別關顧的群組,以中一至中四的女學生為例,社交焦慮程度評估分數為9.02至9.25分,男學生則為7.88至8.37分,相信與女學生自我外表要求較高及較多面對面社交活動有關。
就讀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的中五級姜同學表示,即使“口罩令”撤銷,但同學大多戴口罩,故自己上學仍會佩戴。她認為戴口罩較難看到對方的表情,需揣測對方想法。她又留意到,有些同學在除下口罩后,會逃避與人有眼神接觸,部分人亦有意無意地逃避與人溝通交流,因而減少了社交。
校長:會留意學生行為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校長尹浩然指出,尊重學生決定,戴口罩可能有實際健康需要,教師平時亦會留意學生有否出現行為改變,以識別是否需協助。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助理總干事竺永洪先生提醒,戴口罩未必等同有社交焦慮。綜合調查結果及青少年的分享,機構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提升青少年自我價值,轉化青少年對外貌評價的關注,并鼓勵他們包容及欣賞自己;為青少年建立安全包容環境,運用正向手法探索能力和價值,例如舉辦情緒健康社區計劃等,減低焦慮;為教師及社工提升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知識,以支援受社交焦慮困擾的青少年,助他們重建關系網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