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送進“托管班” 新疆農戶集體轉行“服務業”
農忙時節,地里卻沒人在干活?
還在路上,記者就聽人說起新疆塔城地區有這么一個村,家家戶戶都當起了“甩手掌柜”。
近日,記者走進塔城地區塔城市阿不都拉鄉水磨村,發現原來是通過土地托管模式,水磨村的土地都交給村里成立的合作社來集中管理。土地進了“托管班”,村民們則通過參加技能培訓,紛紛投身服務業,如今村里的三產占比達到了60%。
(資料圖片)
“水磨村是傳統農業村,人均耕地約16畝,村民收入基本靠第一產業,2018年人均收入16350元?!彼ゴ宕逦瘯魅务R松河說,怎么解決土地分散、村民收入不高的問題成了大伙兒的頭疼事。
2019年,塔城市在阿不都拉鄉水磨村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務”新模式,由水磨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綠和綜合專業合作社,以“農戶+合作社”的方式,推進土地成方連片,實行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務。
“托管之后村民平均每畝收入830元,比沒托管的高260元。”兼任合作社負責人的馬松河算了一筆賬,托管后土地實現規?;芾?,種子、化肥、農藥和播種、灌溉、收割的成本都在下降,產量又在提高,算下來每畝地多賺五六百元。
如今,水磨村基本全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還托管了全鄉8個村447戶村民的3.2萬畝耕地,大批農戶從土地的束縛中騰出了手。
為增加村民增收渠道,今年5月,水磨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勞務服務合作社,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技能培訓,設置無人機組、運輸組、家政組、田間管理組和裝潢組5支服務隊,吸納了240人就業。
水磨溝村村民馬建山家以前僅以種地為生,人均收入11783元,將土地進行托管后,他加入了合作社兼任種植管理職務,妻子則外出務工。如今家庭人均收入增長近四倍,達到了41166元。
水磨村村委會大廳里,一塊電子大屏講述著該村自2016年發展至今的巨大變化,大屏上數據對比、事例分析等詳實講述了水磨村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接下來水磨村將圍繞種植特色作物、應用開發服務等,加大村民的技能培訓,最終達到年人均增收率18%、人均收入結構占比向三產轉移達80%。”馬松河說。(完)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