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未來,華為下好數字人民幣“先手局” 當前快報
揭秘數字人民幣爆發背后的力量
來源:輕金融 作者:尚志科
一次貨幣史上極為重要的革命,正洶涌而來。
(資料圖片)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數字人民幣研發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數字人民幣承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引擎,還承載著貨幣支付體系的重大創新和升級的重任,關乎金融體系的數字化進程與國家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自從2019年開啟試點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不斷擴容,應用場景不斷擴大,技術能力持續完善,逐漸成為公眾的日常選擇。
數字人民幣要真正運作好,一個關鍵環節不可或缺,那就是激發智能合約對于數字人民幣的價值。在數研所的倡導下,各大銀行、華為等機構,都加入到了數字人民幣與智能合約的積極探索中。
01
智能合約,數字人民幣最大創新之一?
“2050年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獲利最高的公司,應該是發現了現在尚未看見、尚未獲得評價的新型共享形式的公司。”凱文·凱利的這一句話,精準道出了數字化時代的機遇所在。
在數字化時代,任何一家平臺要實現真正的合作、共享、連接,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被寄予厚望的智能合約,正是憑借解決“信用”問題而生。
智能合約并非新鮮事物。早在1994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家薩博(Szabo)就提出了智能合約的概念,意在通過技術方式來降低履約成本和違約風險。直到區塊鏈技術的蓬勃發展,智能合約才找到了自身的用武之地。
數字人民幣的橫空出世,給智能合約提供了更好的載體。尤其是自2023年以來,數字人民幣全面提速,技術能力不斷提升,數字人民幣生態不斷完善,交易規模、生態體系、落地場景不斷豐富。在數字人民幣走進千家萬戶的過程中,探索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數字人民幣運營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是,智能合約已經成為數字人民幣的最大創新之一。近兩年“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創新產品應用進一步豐富,在2C、2B和公共服務等場景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為何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如此關鍵?答案是信任優勢和互通優勢等,有助于降低經濟活動的履約成本,優化營商環境。
對此,華寶證券指出,在預付資金管理領域,智能合約可以有效防范資金挪用,實現透明管理;在資金歸集資金結算領域,能提高資金處理的準確性;在營銷與零售領域,能夠降低實施成本,提升客戶體驗。
與此同時,智能合約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多層次性,運營機構、商業銀行乃至企業等主體都可以發揮作用。
在2023年6月7日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圓桌論壇”上,華為數字金融軍團產業數字金融總經理黃韶宇表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體系建設在于從傳統的A提供產品、B購買服務的供需關系,轉變為多方共同參與規則制定,在開放、平等、合規、互信的環境下完成自動履約的新型生產關系,這是突破性創新的意義所在。”
隨著數字人民幣的不斷推廣、場景應用也越來越豐富,智能合約已然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技術,會上華為數字金融軍團數字人民幣首席架構師鄒科鋒提出,希望通過以圓桌的方式邀請業內專家進行經驗分享、心得交流,以此激發產業活力,共同推動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技術的發展。
智能合約的創新與應用并非一條坦途,仍面臨一系列痛點。華為數字人民幣創新中心主任劉欣在會上指出,智能合約的業務開展面臨三個技術難點。一是解決合約在服務端和終端運行時確保合約模板內容不被篡改;二是解決合約模板跨機構互聯互通時網絡傳輸層可抗量子攻擊的干擾;三是解決智能合約可多地部署滿足五個九的高可靠要求。
要做好上述環節,離不開強大的ICT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這就需要充分發揮運營機構和市場機構的業務和技術實力。
02
華為探索出一條智能合約的創新路
一邊是智能合約技術在數字人民幣擁有較為廣闊的運營場景,另一邊是智能合約的應用面臨著制約。智能合約的未來在哪里?
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看來,“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服務平臺可以成為手機應用市場一樣的開放平臺,各類機構都能提供智能合約服務,并且可以像搭積木一樣組合使用。”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堅持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架構,保證合約模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堅持開放和開源是必然。近年來,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持續打造統一規范,積極推動一體化的智能合約的部署、管理,不斷推進智能合約業務創新,豐富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應用。
這其中的代表性創新,是“元管家”。“元管家”是基于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一項預付消費資金管理服務,自2022年9月份發布以來,已經進行了多次更新迭代。
蘇州數幣生態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目前落地了39個數字人民幣和數字金融的創新實驗室。一方面,這些生態建設有助于促進運營機構建設標準化的服務,給客戶提供更標準的服務體驗;另一方面,也推動更多合作機構參與到整個智能合約的生態建設中來。
不過,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建設剛起步,仍有大量基礎性工作要做。數字人民幣面臨的場景包羅萬象、需求千差萬別,這就更需要降低合約的開發和訂立門檻,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合約模板的開發和應用的創新,建立豐富、高效、便利的智能合約供給體系。
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創新與應用中,華為是個繞不開的名字。
實際上,華為自2019年與數研所達成合作以來一直致力于在央行指導下構建安全可靠的數字人民幣基礎設施底座,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定,聯合上下游產業鏈生態共同推動智能合約技術的成果轉化。
與此同時,華為還聯合產業生態伙伴,共建智能合約應用平臺,通過自身的技術能力,讓更多機構逐步參與到技術方案和能力的構建上,讓各類平臺和各類機構在平臺上面享受到智能合約服務。
在數字人民幣領域持續耕耘的華為,充分借助自身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領域行業領先的技術,有望在數字人民幣的爆發中拿到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市場份額。
華為的目標不止于此。“為行業找技術”,是華為經常提到的愿景之一。作為一家技術公司,華為在數字人民幣研究方向聚焦三大基礎能力的建設,一是構筑金融行業先進的ICT基礎設施;二是深度參與智能合約技術成果落地和推廣;三是搭建海量終端互聯網模式下的萬物互聯。
目前,華為已經與多家金融機構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場景上不斷創新。隨著租賃資金監管、共享雨傘押金服務、新能源車智能分賬等場景閉環測試,驗證了基于央行體系下智能合約應用逐步走向成熟,促使更多金融服務場景的實現成為可能。
其中租賃資金監管的場景測試,被一位股份行前行長稱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一個顛覆式創新應用”。這也從側面驗證了華為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
03
布局未來,共建標準化的生態
數字人民幣的歷史性機遇,時不我待。
央行2023年工作規劃中提出“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持續完善頂層設計,積極探索應用創新”,無疑給行業未來指明了方向。
這正是華為近年來積極努力的,幫助運營機構建設標準化的服務,推動更多的合作機構參與到整個智能合約的生態當中。
數字人民幣的壯大是一項長遠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加強關鍵技術創新應用,攻克核心技術難關,在新技術與基礎設施領域持續創新突破。
華為已經下好了數字人民幣相關技術創新的“先手局”。2023年4月,華為正式掛牌成立蘇州數字人民幣創新中心,依托科技及產業優勢,助力蘇州加速集聚數字人民幣產業生態,加快推進數字金融基礎研發。
華為還與蘇州市長三角數字金融產業研究中心共同梳理了35個場景,在蘇州數字人民幣推廣當中逐步從外圍走到了比較核心的位置。
數字人民幣建設過程中,各類機構的進展與需求不一。華為深知數字人民幣的發展,離不開全行業各類機構與從業者的共同成長,因而籌建了華為數字人民幣產學研三大中心。
其中,數字人民幣創新中心圍繞數幣場景落地和推廣,解決方案孵化,多方協同;天工實驗室旨在構建安全、可靠智能合約專用網絡研究和能力輸出;智能合約語言研究中心則瞄準了底層技術標準化難題攻關、人才培養。
不止如此,華為還在數字人民幣領域持續進行深度布局規劃。
一是華為將與客戶和伙伴一起,攜手為行業提供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底座,深度參與數字人民幣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工作。
二是作為全球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將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力量,結合“云網端芯”等多技術能力,開發端云一體的智能合約技術平臺,打造敏捷高效的金融業務體驗與服務。
三是繼續加強在蘇州的業務投入,圍繞著數研所和長三角中心35個場景甚至更多場景,去做多業務、多伙伴的協同。
數字人民幣所帶來的是全新的時代,這需要場景、產品、服務持續創新、生態不斷完善。在這個過程中,華為等機構的領先能力和強大的解決方案,正在成為數字人民幣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成為數字人民幣爆發背后不可或缺的力量。
【輕金融好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