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發布
(資料圖)
中國教育報安陽8月16日電(記者 歐媚 見習記者 鄭翅)教育部今天在河南安陽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22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記者從發布會獲悉,2022年中國語言生活呈現五個特點。
一是黨的二十大為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指明方向。黨的二十大強調“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學界深入思考闡釋語言文字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系統探討新征程上語言文字事業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方略。
二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持續加大。“推普攻堅”“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普及”三大行動扎實推進,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專項計劃的受益兒童超過50萬。教育部、國家語委表彰180多個推普先進集體和300多名推普先進個人。為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頒布《信息技術產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管理規定》等多個規范標準。
三是語言文化傳承發展和交流互鑒不斷深化。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產出一大批標志性成果和精品力作。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學,81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設中文課程的各類學校及培訓機構共8萬多所,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3000萬,中華語言文化走出去取得新進展。
四是智能技術推動語言生活深刻變化。生成式語言模型展現語言與科技的緊密聯系,智能語音產品在兒童語言教育中嶄露頭角,智能寫作走入日常生活,手語數字人服務特殊群體表現亮眼。語言文字助力數字中國建設和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成果豐碩。學界密切關注和深入分析數字技術帶來的語言生活新變化、數字經濟催生的語言服務新需求、數字社會面臨的語言治理新問題。
五是服務理念貫通語言生活各層面。服務國家重大活動,“北京冬奧會語言服務行動計劃”圓滿收官;服務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發展報告》出版;助力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成立。服務社會生活,天氣預報的語言應用更接地氣,產品說明書的語言應用走向平易通俗,直播帶貨嵌入語言知識,政務服務禁止使用生硬話語,科技名詞與社會使用的脫節受到關注。
據悉,此次發布的本年度《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已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