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需求調研 2023年景區旅游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天天快看
隨著積攢已久的出游需求得到釋放,今年旅游出行消費強勁復蘇。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預計2023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約為45.5億人次,同比增長約80%。當今的旅游市場,游客需求已從過去的以觀光為主,向休閑、體驗、互動等方向轉變。一些過去紅火的傳統景區,之所以風光不再,與游客需求的轉變關系極大。而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小眾景區,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也是因為抓住了游客需求。抓住游客需求,最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優勢,根據游客需求開發新的產品,建設新的基礎設施,創造新的場景體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景區旅游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飛豬旅行網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廣州、西安等是最熱門目的地;而在眾多線下演藝、節慶活動、地方特色體驗的帶動下,連云港、徐州、泰安、上饒、嘉興等躋身最熱新興目的地。同程旅行網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小眾”相關旅游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72%,酒店預訂熱度增長最快的是新近走紅的山東淄博。此外,延邊、秦皇島等城市酒店預訂熱度增長也在10倍以上,國內三線及以下城市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150%。
游客需求調研 景區旅游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伴隨著發展水平的跨越提升和人們生活需求的變化,旅游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旅游已經成為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成為小康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也更加鞏固。
2022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25.3億人次,同比下降22.1%,較2020年下降12.12%,恢復至疫情前42.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約2.04萬億元,同比下降30%,較2020年下降約8.5%,恢復至疫情前30.7%。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景區旅游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當今的旅游市場,游客需求已從過去的以觀光為主,向休閑、體驗、互動等方向轉變。一些過去紅火的傳統景區,之所以風光不再,與游客需求的轉變關系極大。而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小眾景區,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也是因為抓住了游客需求。
抓住游客需求,最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優勢,根據游客需求開發新的產品,建設新的基礎設施,創造新的場景體驗,這就需要緊盯市場趨勢變化,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
從產品供給角度來看,旅游產品這十年來更加優化、業態更加豐富。比如,全國A級旅游景區的數量,2012年是6042家,到2021年增加到14332家,增長了1.37倍。與此同時,還推出了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671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299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00家,基本上形成了覆蓋廣泛、業態豐富、選擇多元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不僅是傳統的觀光游,一些旅游的新業態也在不斷涌現,比如工業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體育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冰雪旅游、露營旅游等,人們選擇的多樣性更加豐富。
2022年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的出游半徑分別為110.3、131.8、95.0、99.6和107.9公里,目的地游憩半徑分別為8.7、8.3、4.9、6.0和7.3公里。而疫情前的2019年,游客出游半徑和目的地游憩半徑分別為270公里和15公里。疫情讓旅游需求和消費行為發生了諸多變化,從風景到場景成旅游景區度假區發展的新方向。
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想要了解更多景區旅游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景區旅游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報告在總結中國景區旅游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景區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景區旅游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