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使是幾品(防御使)
(相關資料圖)
想必現在有很多小伙伴對于防御使方面的知識都比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關于防御使方面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哦。
[拼音]:fangyushi
唐代開始設置的地方軍事長官。唐代防御史全稱為防御守捉使。有都防御使、州防御使兩種。州防御使最早見于圣歷元年(698),唐王朝以夏州都督領鹽州防御使。開元二年(714)又授薛訥為隴右防御使。唐玄宗李隆基為平定安祿山的叛亂,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詔令在軍事沖要地區置防御使,次年正月以許遠為睢陽郡太守兼防御使,隨后在河南、河北、河東、關內、山南、劍南等地設置。肅宗寶應元年(762)五月,詔停諸州防御使。但不久,代宗又復置,并一直延續到唐末五代。
都防御使管轄數州,地位低于節度使。唐代后期,隨著藩鎮勢力的擴大,都防御使也有升級為節度、觀察使的。
防御使、都防御使本來只負責一州或數州的軍事。因常由刺史或觀察使兼任,故他們實際上是唐朝后期一個州或一個方鎮的軍政長官。與防御使同等地位的是團練使,但兩官不并置,或名團練,或名防御,視地而異。
宋置諸州防御使,但無職掌、無定員,不駐本州,僅為武臣之寄祿官。遼、金以防御使為防御州長官,主管本州民政,兼掌地方治安。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下詔以州縣正官兼防御使事,聽宣慰使司節制,統領團結義兵鎮壓起義。清代,各省駐防軍、駐京之健銳營及各陵寢亦設“防御”一職,不稱使,為低級武官。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