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全力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共建共享美麗宜居家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橋下“邊角料”空間被打造成為9個不同主題的休閑活力場所;難以通行的亂石灘成了見綠親水的人工濕地;沿河空間煥然一新,騎行、慢跑、漫步三道貫通……近日,無錫梁溪河兩岸三道和重要景觀綠化節點基本完成,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來賞綠觀水。
梁溪河的更新提升,是無錫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塑造高品質綠色開放共享空間的縮影。一直以來,無錫高度重視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早在2003年便創成“國家園林城市”。為了給群眾帶來更加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無錫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奮斗目標,在進行“城市更新”和海綿城市建設的同時,加快城市綠道、口袋公園、濱水開放空間等城市高品質綠色空間建設,讓綠色向建筑、街巷、濱水等多維空間延伸,促進生態空間與公共生活有機融合。
“我們從提升老城區的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方面入手,積極開展公園綠地建設,提升全市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和城市綠地開放共享水平,積極打造美麗宜居、生態樂享的城市高品質綠化開放空間,塑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園林城市特色風貌。”無錫市市政園林局綠化處有關負責人說。創建三年來,無錫市區新增綠地面積超800公頃,新改建各類游園、口袋公園200多個,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3.5%,全市公園綠地的均衡性、可達性和便民性得到全面提升。
位于太湖與蠡湖之間的犢山大堤整體提升工程完成后,通往黿頭渚景區的道路“有看頭更有玩頭”:探入湖中央的觀景亭能近距離欣賞太湖風光,拓寬后的森林步道可駐足嬉戲,行走在沿線游園、花鏡景觀之中宛若“人在畫中游”。在城市總體規劃框架下,無錫統籌全市藍綠空間建設,城市綠地系統、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規劃有序進行,并以城市綠道、濱水藍道、林蔭景道等線性空間,串聯整合各類公園、濕地、林地、自然保護地,把好山好水好風光有機融入城市。三年間,無錫建成長廣溪等3個國家級濕地公園、6個省級濕地公園、29個濕地保護小區,建成開放伯瀆河公園、梁溪河景觀帶等大批高品質濱水綠色空間。其中梁溪河綠道、南長街口袋公園、盛新大橋橋下空間利用等10個項目,被列入省政府“樂享園林”項目。
金城高架上的“空中花廊”、興昌路的薔薇花墻、小婁巷的繡球花……無錫的大街小巷,到處環繞簇擁著鮮花綠植,連風中都帶著些香甜味。近年來,無錫大力開展道路綠化景觀提升和林蔭路建設,先后完成貢湖大道、太湖大道等50多條道路綠化景觀提升項目和內環高架等40多個立體綠化示范項目建設,推進園林、景觀與建筑、街道融合,努力營造詩意美好的城市園林景觀,形成無錫城市園林綠化的特色風貌和獨特魅力。
無錫風景園林資源豐厚、歷史悠久,為了更好保護傳承與利用,該市持續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古典園林和歷史園林的保護修復,三年來先后完成古典名園寄暢園、天下第二泉庭院、留耕草堂以及近代園林蠡園、黿頭渚、梅園等20余處歷史園林的修繕維護。建成國家級梅花、杜鵑花、蘭花、菊花種質資源庫以及“梅品種國際登錄園”,并將江南園林傳統造園藝術與名花植物造景相融合,打造中國杜鵑園、江南蘭苑、吟苑等兼具美學特質和人文精神的當代園林精品。同時,通過挖掘梳理地域特色與文化內涵,出版《中國無錫近代園林》《無錫園林文化》等系列園林文化叢書,不斷在創建工作中傳承和發展傳統優秀園林文化,彰顯新時代城市園林和人文特色,營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健康人文的城市家園。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