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點評!上海三位援青干部的“青海情”:內心不時涌起一股無形力量
圖為上海援青干部在項目工地檢查工作。(資料圖) 上海援青干部聯絡組 供圖
(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西寧6月29日電 題:上海三位援青干部的“青海情”:內心不時涌起一股無形力量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銀裝素裹的阿尼瑪卿雪山,牛羊滿山遍野的草原……高原風景美不勝收,但上海市長寧區對口支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的干部們,卻少有時間留戀。
甘德,藏語意為“吉祥安樂”,是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一個縣,平均海拔4200多米。
圖為俯瞰草原深處的青海省甘德縣。(資料圖) 上海援青干部聯絡組 供圖
“不是在冬季,就是大約在冬季。”這是在甘德的長寧援青干部們的一句笑侃。而當地高原氣候,也確實是援青干部們必定要學會適應的一道難題。
去年7月,長寧區第五批援青干部沙志斌和陳竑進駐甘德縣工作。早先,同樣來自長寧的楊建新,也在青海開展工作。
自2010年,上海對口支援果洛州以來,長寧先后5批援(駐)青干部在高原之上“接力賽跑”。截至2022年,長寧區已陸續完成相關援建項目100多個,相繼建成了鄉鎮“五小工程”配套、青珍鄉寄宿制小學宿舍樓、青珍鄉標準化衛生院、上貢麻鄉隆亞新村光伏發電陽光棚改造、縣人民醫院門診及傳染病綜合樓、縣鄉級農牧業技術服務中心、縣公共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縣公安局執法辦案中心、江千鄉恰曲納村小康示范村等一批基層黨建配套、民族團結、民生保障等惠民工程。
2022年,甘德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5%,而甘德全縣的農牧民收入增速、脫貧人口和監測戶收入增速都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成果可喜,也并非一朝而成。
初上高原的頭一個月里,沙志斌和陳竑就頂著高原反應的各種不適,以及語言不通的困難,跑遍了甘德的“六鄉一鎮”,盡可能地了解項目進度和需求,因為他們知道,再過兩三個月,甘德將要迎來冰雪天氣,時間不等人。
與此同時,為了更有效率地開展工作,學習當地的多元文化和各種習俗,也都是援青干部們的功課。
擔任甘德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的沙志斌說,“盡管路途遙遠且充滿顛簸,但只有經常下鄉調研,才能和群眾拉近距離,在一線去看、去聽、去座談,才能了解老百姓想什么,了解基層工作需要哪些支撐,后續才能更精準地去謀劃工作方向。”
擔任甘德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陳竑說:“即使在結冰期停工,也還有很多排摸、走訪工作需要爭分奪秒地去完成。”
說到自己的工作,楊建新表示,“工作事無巨細,既要素質全面又要善于溝通協調,有著一定的挑戰。”援青的這一年時間里,楊建新有近一半的時間在各對口支援地區和一線工作調研、學習交流。
從工作項目進程,到牧民家庭情況,甚至當地飲食文化和生活習俗,一年時間,長寧三位援(駐)青干部對當地很多情況已然是如數家珍。
圖為上海援青干部在項目工地檢查工作。(資料圖) 上海援青干部聯絡組 供圖
2023年伊始,甘德縣立足早謀劃早部署早啟動和“高質量、立標桿、展形象、惠民生、強融合”,緊扣“果洛甘德所需、上海長寧所能”,謀定啟動了9個上海市級援建項目和6個長寧區級幫扶項目。其中,柯曲鎮紅旗牧場畜產品加工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縣人民醫院高壓氧艙體檢中心及相關設備配置等能力提升項目已申報2023年度上海市援青好項目。
說到柯曲鎮紅旗牧場畜產品加工配套設施建設項目,沙志斌介紹,甘德是果洛州生態畜牧產業的主要輸出地,但同時,甘德本地也缺乏成規模的畜牧加工產業,一些零星的私人畜牧加工,不能有效帶動地方產業經濟的整體發展。今年,該項目已經落地開建,有望改變這一局面。
“我們在探索打造更好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想把甘德的牦牛、藏羊、赤松茸、高原雞等高原特色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到上海及全國各地,在高原生態產品互鑒中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沙志斌說,“項目的規劃不僅要著眼提升甘德農畜產品加工能級,同時更要帶動部分當地牧民就業和生活改善。”
沙志斌說,“我由衷敬佩當地干部那種扎根高原、奉獻高原的精神。我也想把在上海的工作理念和經驗帶到當地,互學互鑒。”
陳竑曾在10年前到過甘德,“那時,當地很多民眾住的還都是彩鋼板平房,冬天取暖燒的是牦牛糞,學校、醫院的基礎條件也難以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水平。經過這些年,甘德變化之大,更讓我覺得,肩上的責任重要。”
楊建新說,自己的心里不時就會涌動起一股無形的力量,藏族同胞一句“嘎真切”(感謝、感恩的意思),足以讓自己內心深刻感悟“一次駐外行、一生青海情”。(完)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