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五大行動” 四川廣安市委六屆七次全會瞄定這些目標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資料圖片)
“到2027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大幅提高,工業總量在現有基礎上翻番;到2035年,具有廣安優勢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8月29日,中共廣安市委六屆七次全體會議召開,確定了廣安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
當天,會議審議通過了多份重要文件,“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改革開放、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等,成為會上熱議的焦點。
推進新型工業化
構建“33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近年來,廣安把工業擺在突出位置,抓項目、育龍頭、強鏈條、提能級,鞏固提升“一縣一特色、一園一支柱”產業格局。
此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廣安市委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意見》,明確廣安將構建具有本地優勢特色的“33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即壯大綠色化工、裝備制造、醫療健康3個優勢產業,發展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食品輕紡3個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新興產業,提檔升級傳統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百億級產業鏈條。
據介紹,“33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的確定,綜合考慮了總量規模、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發展前景等因素,既承襲了廣安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有關部署,也順應了現代化產業發展趨勢和演進規律。
接下來,廣安將繼續堅定實施“產業支撐”戰略,突出工業當先、制造為重,優先做強工業、堅定做活文旅、持續做優農業。
在工作抓手上,把園區作為產業發展“主陣地”,形成“項目大建設、園區大提質、產業大集聚”的發展陣勢。壯大綠色化工、裝備制造、醫療健康3個優勢產業,發展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食品輕紡3個特色產業,并培育一批新興產業,發展新型儲能、生物技術、清潔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有一定基礎和前景的產業。
同時,推動優勢產業集群化、特色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新型化,加快構建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施“五大行動”
深化改革開放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廣安深化改革開放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意見》。此次廣安市委六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意見》的《實施方案》,提出廣安將實施“五大行動”“五個加快”,即實施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示范行動,加快跨省域深度融合發展;實施區域協調共興行動,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施要素保障提升行動,加快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實施全域開放拓展行動,加快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實施產業優化升級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作為四川距離重慶中心城區最近的地級市,廣安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以來,在跨省域運行管理、規劃編制、稅費征管、國企運營等領域取得明顯成效。
此次實施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示范行動,加快跨省域深度融合發展,廣安將從完善跨省域重大政策機制、融入重慶都市圈市場一體化建設、推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生態環境共治共保、探索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高水平建設川渝高竹新區等方面著力,推進各項改革走深走實。
不久前,川渝高竹新區獲批建設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此次《實施方案》列出包括上述工作在內的新區改革清單,包含“優化新區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完善‘小管委會+大公司’市場化開發運營模式”“統一新區水、電、氣等管(線)網規劃建設,協同完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聯動推動新區人才發展,加快建設重慶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高竹分園”“推進新區法務中心建設”等多領域改革。
在實施全域開放拓展行動,加快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方面,廣安將從拓展對外開放通道、提升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建設高能級開放平臺、深化廣安與湖州、深圳、成都、重慶及其他友好城市多領域合作等方面推進改革舉措,更加有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加快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