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日報丨供給側到底是什么意思 兩會佳語聽不懂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學網網小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供給側到底是什么意思,兩會佳語聽不懂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點擊上方“女性之聲”關注
從政協開幕到今天,兩會已經進行5天啦,知道小佳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是什么嗎?對,就是“供給側”。
(資料圖)
要知道,這個詞去年年底就有啦:去年11月,選擇一內一外兩個場合談“供給”。2016年元旦剛過,在重慶調研時再次強調要加大供給側機構性改革力度。
隨后,“供給側”高調、高頻地出現在各地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成為標配之中的標配。來到全國兩會,它更是成為明星詞匯,《政府工作報告》是這么介紹它的——中國政府將通過在各個領域進行供給側政策創新,進一步實現結構性改革,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而在媒體報道中,“供給側”上頭條,輕松得不要不要的……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是供給側改革?
小佳給您剝個“小栗子”,也許您就明白啦。
類似的墻體廣告,大家應該看過不少吧。
原來我們為了改善老百姓生活質量,想出一些辦法促進人們“買、買、買”。那些政策都很好,比如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補貼等等,確實也有很多人得了實惠,搶了“紅包”。
可是,再好的政策也要老百姓有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實處,讓大家可以一起愉快地消費(花錢)。
因為還有很多消費者覺得,現在市場中的東西貴,產品設計等方面沒有get到老百姓需要的那個點。
所以,我們就要從產品生產和提供方(賣家)這個側面想辦法,get到那個點,比如:降低家電生產企業負擔,鼓勵企業研發新產品,創新銷售模式,滿足甚至創造需求,拉動消費。
因此有人說:
需求側管理好比對癥下藥,見效快的西藥;
供給側改革更像治本除病根的中藥。
那么為何現在要強調供給側改革呢?
還記得搶購日本馬桶蓋的那些事兒嗎?
小小的馬桶蓋現象說明,現在的供給(賣家)是開放的、世界的、共享的,更多體現了個性化的需求。結合當前我國經濟來看,需求升級趨勢明顯,而供給側方面,我們既存在低層次產業產能過剩,也存在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不足。這就要求我們轉變方式:
從強調需求側供給,到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還記得搶購日本馬桶蓋的那些事兒嗎?小小的馬桶蓋現象說明,現在的供給(賣家)是開放的、世界的、共享的,更多體現了個性化的需求。結合當前我國經濟來看,需求升級趨勢明顯,而供給側方面,我們既存在低層次產業產能過剩,也存在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不足。這就要求我們轉變方式:從強調需求側供給,到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說了這么多,供給側改革到底該如何發力呢?
小佳再請您吃個“小栗子”:
某梳子制造廠有四位推銷員,廠里要求他們把梳子賣到寺廟去,
推銷員小明——空手回來:“和尚不需要梳子。”
推銷員小紅——賣掉好幾十把梳子:“因為經常梳頭有利于血液循環,延年益壽。”
推銷員小剛——賣掉幾百把梳子:“廟里方丈接受了我的建議,香客來燒香,頭發沾滿了香灰,若廟里多備些梳子能供香客梳頭使用,他們感恩廟里的關心,香火就會更加旺盛。”
推銷員小娟——滿載而歸,帶回上千把訂單:“他的方法是,說服方丈,把木梳作為紀念品送給香客,把香客最喜歡的廟里的對聯刻在梳子上,背面再刻上‘積善梳’三個字。”
聽到這里,有木有忍不住要給機智的小娟點贊啊!這幕后高手,其實是供給側思維:小娟就是按照供給側思維解決問題,迎合市場,實現了產品銷售的最大化。
我們來打個比方,供給側和需求側,就好比新動能和舊動能,要想新動能馬力十足,舊動能便要改頭換面,勇當先鋒地沖沖沖!“去產能”“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去杠桿”這五大任務都是兩會上提出的重點,還有一大堆正能也同時在向我們靠近:“簡政放權”“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 ”這些也都是供給側改革發力的紅包大放送,它們都在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中啦,你發現了嗎?
最后,
供給側改革將給千千萬萬的小伙伴們以及小佳哪些切身實惠呢?
小佳研讀完《政府工作報告》后覺得,未來咱老百姓關心的三大問題:買房難,入學難,看病難,都能靠供給側改革得到緩解啦。
教育方面,讓優秀的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的全方位覆蓋就是供給側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不用再花天價購買學區房了……
醫療方面,改善醫生,尤其是基層醫生的綜合待遇,讓更多人的想來當醫生,能當好醫生。醫生多了,看病也就不再難了。
住房方面,改善房地產供給結構,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釋放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除此之外,消費方面,海外搶購將翻篇,買優質產品國內就能輕松GET!
好啦,舉了這么多身邊的關于供給側的故事,大家是不是有了新談資?如果覺得故事挺有意義,快給小佳點贊吧。
來源/中華女性網
文/中華女性網記者 袁夢佳
圖/網絡
編輯/肖婷、楊青
見習美編/李凌霄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