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資訊:皇帝下旨令400囚犯回家探親,等到來年秋后再斬,結果太意外!
(資料圖片)
談及古代每個人對皇帝的權力都十分忌憚。畢竟所有人的命運都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小心惹怒了皇上,不僅是自己的性命不保,有可能會連累全家。也正因如此皇權在人們的心中極有威懾力。大家不得不屈從依附聽之任之。封建王朝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的皇帝也是數不勝數。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存環境,致使每個皇帝的性格都是截然不同的。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李世民的身上,有著這樣一個殺兄甚至逼父的污點,但是喜歡他,歌頌他的人還是很多,后世人對他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這不禁讓人奇怪。其實他自己就曾經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李世民被人稱頌,這和他的勤政愛民是分不開的。
在李世民剛剛繼承皇位的時候,李世民在國內廣招納賢,并虛心納諫,以高要求來自我約束,讓唐朝出現了欣欣向榮、國泰民安的景象,也被稱為"貞觀之治"。但就在六年后的某一天,李世民在監獄巡查各類的刑事案件,在和獄中的400位死刑囚犯對話時,李世民對他們產生了憐憫,但是直接釋放他們,在唐律上又說不過去,于是就對他們說:你們今年先回去與家人團聚,等明年秋收后回來在執行死刑。
第二年秋后再回來接受死刑的處罰,當時期將至,發生的一幕感動了舉國上下。李世民得知后深受感動,于是就赦免了這些死囚,恢復了他們的自由之身。說到這,也許有人會說,這是李世民在籠絡人心,并不代表他是位明君。但其實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李世民知道民心的重要性,所以才能體恤民情,解決百姓的疾苦,被百姓所稱贊。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