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股份忘性大!廠房租賃似有隱情,擔保合同、框架協議重大遺漏
來源:壹財信
作者:趙書涵
TCL創始人李東生又帶著旗下公司來沖刺A股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家電行業的翹楚,TCL品牌為人耳熟能詳。如今,TCL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大,業務實現多元化。2019年,TCL完成資產重組,拆分為TCL科技和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TCL控股”)。而這次沖A的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通力股份”)的間接控股股東正是TCL控股。
通力股份的前身原是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TCL電子于2000年在境內設立的孫公司,主要從事音視頻產品國際品牌的ODM業務。為了拆分音視頻業務獨立上市,TCL電子籌劃搭建境外上市架構,通力股份在2013年隨著上市主體通力電子控股有限公司(開曼)(下稱“通力電子(開曼)”)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2021年3月,通力電子(開曼)完成私有化并退市,通力股份則輾轉至深交所主板,準備獨立上市。7月28日,通力股份首發過會。
募投項目廠房租賃似有隱情
通力股份深耕聲學ODM領域數十年,旗下產品包括音箱產品、可穿戴設備、AIoT 產品、精密組件及附件等。受制于代加工模式影響,由于缺乏自主品牌,通力股份的綜合毛利率處于低位,2020年至2022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3.85%、13.78%和14.75%。
2020年至2022年,通力股份實現營業收入85.08億元、97.54億元、100.31億元,與營收已破千億元的歌爾股份相比,通力股份相去甚遠。另一同行,在上交所主板剛剛上市的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的營收規模也接近一千億元。通力股份面對同行的競爭壓力不小。
此次IPO,通力股份擬募集資金10.15億元建設三個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電聲產品的產能擴充項目投資總額為15,255.48萬元,分為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潼僑分廠電聲產品擴產項目和廣西通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電聲產品擴產項目兩個子項目。
招股書在披露“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潼僑分廠電聲產品擴產項目”的實施主體與項目選址時,又稱呼該項目為“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聲產品擴產項目”,實施主體是通力股份,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潼僑鎮聯發大道111號的租賃房產上進行施工建設。去年3月,惠州市生態環境局仲愷分局出具了關于《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潼橋分廠電聲產品擴產項目》的函(惠仲環函[2022]64 號)。
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12月31日,通力股份在境內的租賃房產共18宗,并沒有上述募投項目選址上的房產租賃信息。從企查查上搜索注冊地址為“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潼僑鎮聯發大道111號”的企業,惠州市航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惠州市晟利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盈帆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地址均在惠州仲愷高新區潼僑鎮工業基地聯發大道南面111號廠房(仲愷高新區屬于惠城區)。在高德地圖上,聯發大道111號的位置也印證了該地理位置處于道路南面。
截至2022年末,通力股份所租賃的位于聯發大道的房產共有5宗,且均位于聯發大道北面。“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潼僑分廠電聲產品擴產項目”的房產租賃協議是否已簽署、租賃房產是否會影響項目的建設進度,或需通力技術及保薦機構華泰聯合證券進一步核實。
從地圖上看,聯發大道北面標記有“惠州普力電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惠州普力”)”、“通力科技”。惠州普力是通力股份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其生產制造基地之一,注冊地址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在惠州仲愷高新區潼僑鎮工業基地聯發大道北面88號。
《壹財信》進一步研究后發現,通力股份的分公司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潼僑分廠(下稱“潼僑分廠”)也位于聯發大道上,潼僑分廠正是上述募投項目“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潼僑分廠電聲產品擴產項目”出現的公司名稱。該分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10日,注冊地址為惠州仲愷高新區潼僑鎮工業基地聯發大道北面88號廠房A。
在這一注冊地址上還出現一家公司——惠州市威能精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惠州威能”),成立于2013年12月27日,比潼僑分廠設立時間早五年。惠州威能從2016年起工商登記的企業通訊地址就為“聯發大道北面88號廠房A”。今年7月,因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且未公示年度報告,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惠州威能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募投項目的選址是否還有隱情呢,《壹財信》也將繼續關注項目的進展情況。從此次公示的申報材料來看,通力股份在信披方面或存在疑點。
超3億元擔保合同未披露
據招股書,通力股份選取報告期內(2020年至2022年)已履行完畢以及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2023年7月6日)正在履行或將要履行的擔保金額在10,000萬元以上的擔保合同作為重要擔保合同。實控人李東生管理的上市公司TCL科技作為擔保方為通力股份的多份合同提供了擔保。
在TCL科技披露的2022年年報(2023年3月31日公示)中,TCL科技為通力股份提供了對外擔保,擔保額度達39,496萬元,實際擔保金額為34,448萬元,實際發生日期在2021年4月23日,披露日期為2022年4月28日,擔保期為3年,還未履行完畢。但是該份大額擔保合同的相關信息并沒有出現在通力股份的招股書中。
另外,獨立董事芮斌的兼職情況也出現信披遺漏。
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12月31日,芮斌還在上市公司天威視訊、極米科技兼任獨立董事的職務。從公開信息來看,芮斌兼職獨董的公司還不止上述兩家。2022年5月,芮斌開始擔任華策影視的獨立董事;同年7月又擔任科創板IPO企業硅谷數模(蘇州)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獨立董事。
除了兼職獨董外,芮斌還負責一些公司的管理,擔任好利來(廈門)電路保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好利來電路”)的執行董事,通力股份與該公司存在交易。據招股書,2022年通力股份向好利來電路采購材料41.97萬元,同年對好利來電路形成應付賬款7.99萬元。
好利來電路是上市公司好利科技的全資子公司,芮斌也是好利科技的總經理兼董事。因為芮斌2022年3月起擔任通力股份的獨董,所以好利科技在2022年年報中也將通力科技作為關聯方進行披露。2022年,好利科技向通力股份銷售產品43.23萬元,同期應收通力股份賬款為8.16萬元。
此外,通力股份與供應商簽署的合同也存在信披差異。
通力股份的原材料采購存在境外采購的情形,先后通過控股股東通力電子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及子公司通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境外采購平臺進行原材料采購。穿透境外采購平臺后,通力股份主要向深圳市豪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豪鵬科技”)及子公司Hong Kong Highpower International Co., ltd.、香港豪鵬科技有限公司采購鋰電池。通力股份主要通過與供應商簽署框架協議或者訂單的形式展開合作,并披露了報告期內(2020年至2022年)與前五大供應商簽署的已履行完畢以及截至招股書簽署日(2023年7月6日)正在履行和將要履行的主要采購框架協議或訂單。通力股份提及與豪鵬科技旗下子公司未簽署框架協議,以訂單的形式展開合作。
但是豪鵬科技2022年8月公示的招股書披露的報告期內(2019年至2021年)與客戶簽訂的正在履行的銷售框架協議中,子公司與客戶通力股份的前身TCL通力電子(惠州)有限公司從2014年3月起就簽署了長期的銷售框架性協議,并且協議約定如果雙方均未在有效期屆滿60天前通知對方終止合同,合同將自動延續1年。
通力股份能否借著回歸A股的跳板更上一層樓?李東生的上市版圖中能否順利再添一員?《壹財信》將繼續關注。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