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小積分” 撬動鄉村“大治理”
渭南日報 記者 李亞曉 通訊員 安豆豆
(資料圖)
“新正,聽說你這個月又是個第一名。”
“就是,你咋干的么,給我們傳授一下經驗。”
6月20日中午,橋南鎮曹峪村村民王新正、毛侃守、毛高平三個村民一邊聊天,一邊往村委會走去。
聽王新正說,他們要去村委會開6月份積分制例會。
“這是我們曹峪村村民十分關注的積分制管理排行榜,這個榜單主要反映了每個月全村黨員群眾參與各類村級事務的積分情況......”會上,曹峪村黨支部書記杜永紅像往常一樣對村6月份積分制推行進展情況進行匯報,對近期表現突出的王新正、毛侃守、毛高平三名村民進行了表揚。
自曹峪村推行百美村莊積分管理系統以來,村民參與熱情高漲,好人好事申報形式多樣,數量較多,幫村民家中廚房加固大梁、用自家三輪車義務拉送東西、修剪樹枝、美化村容村貌等,都能看到村民們鄰里互助的身影,特別是在五一假期期間,部分村民主動擔當志愿者給游客帶路、6月農忙時節主動幫忙聯系收割機給村民收麥子等,一首互助互愛、鄰里和諧的鄉風文明幸福交響曲正在曹峪村這個臨渭區南塬上的小村子里悄然奏響。
“年紀大了,平時在村里待著也沒啥事,自從有了這個小程序,空閑時間就微信邀請好友、力所能及幫村里做點事,既能賺到積分又有成就感,看著積分一分分上漲,就覺得開心、更有動力了。”受表揚的王新正說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作為鄉村振興示范村,曹峪村主動作為、先行先試,自4月份開始在全村大力推行百美村莊積分系統,嘗試以“網格化+積分制”推動鄉村數字化治理,提升曹峪村自主治理能力,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生產和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切實推動家風、村風、民風的全面提升,進一步提高鄉村治理水平。
“在百美村莊積分管理系統中,一積分兌換一元錢,年終分紅,村民可在小程序內實時關注積分排行榜,瀏覽村里的最新活動資訊,進行好人好事申報,截至目前曹峪村積分管理系統已吸納400余人,覆蓋接近全村50%的人口數。積分項目包括產業發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其他事項共五大類。”橋南鎮黨委書記張東鋒介紹道。
小小的積分背后,是橋南鎮積極探索新時代鄉村治理的新途徑。通過積分獎勵、實物兌換的新方法新載體,村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積分管理制度在曹峪村全面鋪開。
曹峪村通過以微信小程序承載積分制管理體系,將鄉村治理各項事務轉化為數量化指標,對村民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形成積分,并給予相應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弘揚先進、正面引導,持續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助力鄉村文明新風尚。現在村里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積分系統,主動參與到村里大小事務活動中,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紛紛為建設和諧美麗的村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