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黑木耳行業發展前景投資分析
木耳行業市場到底多大?木耳,又名黑木耳、光木耳,隸屬于傘菌綱,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屬,在我國廣泛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南等地區,年產量超過700萬噸。目前,黑龍江省年產量達到300多萬噸,居全國首位,晝夜溫差大、獨特冷涼的氣候使得所生產的黑木耳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喜愛。
我國素有“南菇北耳”的食用菌產業格局,由于黑木耳具有耐寒、對溫度反應敏感的特性,故多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主要是亞洲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其中以中國產量高。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中國黑木耳產量穩步增長,到2020年中國黑木耳產量達到729.59萬噸,同比增長3.96%。預計到2022年我國黑木耳產量將增長至772.34萬噸,同比增長1.98%。
多年來,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持續不斷的技術革新,地處中俄邊境的東寧市大力發展黑木耳產業,如今已成為優質黑木耳產區,建成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和交易市場。東寧黑木耳產業成為促進當地居民增收、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黑木耳行業深度分析與“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
黑木耳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據介紹,東寧年均栽培黑木耳約9億袋,生產木耳干品超4萬噸,產值30億元以上。2022年,東寧有規模200畝以上的黑木耳生產園區39個,全市穩定就業菌農2萬余人,占東寧農民總人數的28%,木耳栽培有效幫助他們增收致富。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黑木耳生產國,產量占世界的90%以上。黑木耳,木耳科木耳屬真菌,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福建、江蘇、云南等地,生長于闊葉樹的腐木上,單生或群生。未來3?5年,預計我國黑木耳產量與種植規模趨于穩定,優質黑木耳市場供應量將加大,精深加工量將增加,出口將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
黑木耳質地滑嫩,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并分離出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多糖、黑色素、多酚、黃酮、凝集素等。隨著現代藥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黑木耳被證實具有免疫調節、降血脂血糖、抗凝血、抗氧化等作用,在食品、藥品等領域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黑木耳營養豐富,具有多種保健作用,味道清淡,高蛋白質而低油脂,非常符合現代人對飲食的要求,所以黑木耳食品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黑木耳加工分為初級加工與精深加工,初級加工是將鮮木耳晾曬后制成干品,黑木耳精深加工產品包括黑木耳脆片、黑木耳冰激凌等即時型休閑食品,黑木耳超微粉、黑木耳菌草茶等功能性產品。
在所有黑木耳深加工產品中,黑木耳飲料產品市場份額占比最大,達到28%,遠高于其他產品。其次為黑木耳營養粉,市場份額占比均為8%;第三為黑木耳粥和即食黑木耳,市場份額占比均為6%。
而在整個行業的企業數量來看,截至2022年10月底,根據相關顯示,我國的我國的黑木耳種植相關企業有3801家,其中,主要分布在,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北的吉林、黑龍江地區,其次華東的山東、西南的云南等地。東北地區企業數量占我國的,49.28%,其中遼寧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數量的27.07%,黑龍江占19.1%。華東地區的山東,占全國企業數量的6.05%;云南占比5.34%。
我國素有“南菇北耳”的食用菌產業格局,由于黑木耳具有耐寒、對溫度反應敏感的特性,故多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主要是亞洲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其中以中國產量高。
黑木耳在身體保健方面具有很大的用處,具體來看,用于生產輔助降血脂的黑木耳保健品,占整個黑木耳保健品市場的40%;其次為有助于增強免疫力的黑木耳保健品,市場占比為36%。因此在中國保健品市場上,黑木耳主要用于生產輔助降血脂和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
我國黑木耳年消費量與年產量基本匹配,主要以城鎮居民消費為主,包括家庭消費和餐飲消費,人均年消費0.48公斤。
在所有黑木耳深加工產品中,黑木耳飲料產品市場份額占比最大,達到28%,遠高于其他產品。其次為黑木耳營養粉,市場份額占比均為8%;第三為黑木耳粥和即食黑木耳,市場份額占比均為6%。
目前,國內外對食用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種成分的單獨作用,對復配物的研究報道較少。探究不同食用菌、不同活性成分復配物的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食用菌生物活性,擁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因此針對黑木耳的活性特點,復配具有協同增效作用的其他活性物質,從而發揮更好功能是未來黑木耳產品研發的趨勢。
黑木耳作為我國特色優勢農產品,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扶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居民的消費水平提高,帶動了相應產品的產業升級,對于黑木耳來說,行業未來的發展機會主要在,優質黑木耳市場領域,預計未來優質黑木耳的供應量將加大,精深加工量將不斷增加。
中國黑木耳生產優勢 、科技優勢明顯,未來我國黑木耳在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貿易 量將保持穩定,拓寬國外市場取決于質優價廉的商品和對品牌的宣傳。
截至2022年10月底,根據相關顯示,我國的我國的黑木耳種植相關企業有3801家,其中,主要分布在,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北的吉林、黑龍江地區,其次華東的山東、西南的云南等地。
東北地區企業數量占我國的,49.28%,其中遼寧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數量的27.07%,黑龍江占19.1%。
黑木耳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黑木耳提取體系粘稠,料液分離困難,導致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所以,未來其提取技術或工藝流程應在現有提取技術如微波輔助提取技術、超聲波輔助萃取技術、超高壓輔助萃取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高壓脈沖電場輔助萃取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或創新,使黑木耳活性成分提取效率、得率和純度得到提高。
目前,國內外對食用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種成分的單獨作用,對復配物的研究報道較少。探究不同食用菌、不同活性成分復配物的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食用菌生物活性,擁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因此針對黑木耳的活性特點,復配具有協同增效作用的其他活性物質,從而發揮更好功能是未來黑木耳產品研發的趨勢。
益生菌通過代謝黑木耳有效成分,形成生物小分子產物或修飾其結構,產生新的活性成分,增強產品的藥理作用,增加機體吸收率,提高活性物質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通過篩選益生菌種類、發酵培養基配方和發酵工藝的研究,使黑木耳加工產品具備美味、營養、功能強和多樣化特性。
有人統計,我國居民餐桌上1/3的黑木耳產自東寧。近年來,東寧縣不斷創新產業發展方式,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出了穩量、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進一步確立比較優勢——栽種黑木耳畝效益遠遠高于蔬菜和其他經濟作物。現已建成5個食用菌研究所、2個國家級示范園、20個標準化生產基地,縣政府還拿出1000萬元,扶持日加工能力達2萬袋以上的菌包廠建設,現已建成28家。通過延伸產業鏈,使黑木耳產業實現了社會化分工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中國黑木耳第一縣”地位持續鞏固。
為推動黑木耳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東寧縣委、縣政府超前謀劃,引進全國500強企業——江蘇雨潤集團建設雨潤綏陽黑木耳物流城,投資30多億元,于2002年7月建成全國Zz大的批發市場,打造國內外Zz大的黑木耳交易平臺和集散中心。期間,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省長王憲魁3次親臨現場指導,對產業集群項目給予高度關注與支持,為產業集群發展指明了方向。
經過近10年的運營,目前市場營銷網絡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出口韓國、日本、俄羅斯及東南亞、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1年,東寧黑木耳交易量達12萬噸,占全國批發交易量的2/3,成為全國Zz大的黑木耳批發市場、集散中心和黑龍江省標準化市場,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真正實現了黑木耳“賣全國、全國買”的目標。
黑木耳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黑木耳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黑木耳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未來,欲了解更多關于黑木耳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黑木耳行業深度分析與“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