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萬,吃不起水果|要聞速遞
最近,一位網友把知名水果連鎖“百果園”送上了熱搜。
幾天后她再次發布視頻稱,百果園聯系她表示愿意賠償一個西瓜,但“一句道歉都沒有”,她拒絕了賠償,并表示再也不會去百果園消費。
而百果園官方微博則發出事件聲明,表示沒能得到該網友的有效聯系方式和回復,未能進行對話和處理;并已進行調查,將事件定性為“誤解”,承諾進一步加強員工的管理培訓,同時將保留對冒充或發布不實信息損傷品牌聲譽的行為依法進行追究的權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件在雙方的各執一詞中顯得撲朔迷離,網友們則在討論百果園態度不好或水果不好的同時,更多地發出靈魂一問:百果園的水果,為什么這么貴?
不少被百果園“教育”過的人表示,一個蘋果10來塊,一盒藍莓30塊,半個西瓜四五十,隨便買一點就是一百多;每當走進百果園,就得做好不看價格、狠心買單的準備。
曾經希望擁有車厘子自由、榴蓮自由,現在反而連水果自由都沒了?
百果園,怎么這么貴?
百果園的貴,去過的人一般都能感受得到。
店內光鮮亮麗,水果琳瑯滿目,隨手拿起的可能就是15塊一顆的獼猴桃,50塊一個的蜜瓜。
圖源:大眾點評App,@我叫肉思
如果因為使用團購券而被店員區別對待,消費者自然非常反感,但百果園的水果卻是真實地被分成三六九等,對應著不同的品質和價格。
百果園提供超過60類水果,基于口感開發出了四級果品品質分級體系,分別是招牌、A、B和C級,具體參數包括“四度一味一安全”,即糖酸度、新鮮度、爽脆度、細嫩度,風味以及安全性,再輔以大小、顏色、有無缺陷等。
但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選購水果全憑直觀感受,一不小心就看中了百果園里賣相好、價格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一種。
農學碩士、前水果產品經理徐航告訴有意思報告,水果進入市場即是商品,精品水果價格高自然也是由于稀缺性。
廣西的種植戶老板曾經半開玩笑地對他說,前些年國內剛引進種植紅心火龍果時,簡直像是開印鈔機,利潤極高?,F在,隨著整體產量的提高,紅心火龍果尊貴不再。
也就是說,不管是看品種、產地、時令,還是種植技術、種植難度有差別,只要當下市場存量較小,某種水果就能賣出高價。
而百果園這樣的精品水果連鎖,正是瞄準健康意識和消費能力升級背景下的主流人群,以標準化、品牌化來包裝水果這樣的剛需高頻消費品。
等級越高的水果越好看、好吃,越討消費者喜歡,價格也越高。百果園年報顯示,招牌級和A級水果的銷售額約占門店零售總額的約70%。
百果園也說,還會繼續尋找高品質的水果供應商,特別是能提供招牌及A級品類標準水果的供應商;越貴的高等級水果,越能讓消費者認可百果園的價值。
就這樣,消費者們把百果園年營收吃到了百億元以上。今年年初,百果園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
當時百果園在招股書里寫道,“致力于種植、采購及銷售好吃不貴的水果”,目前來看,好吃或可達到,至于不貴,恐怕就不太現實了。
徐航補充說,水果品類存在一個很“要命”的事實是,不是賣水果的人覺得能賣多少錢,而是市場和消費者覺得它值多少錢。
高端水果固然有市場,但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也是真的貴。
賣水果的錢,不好賺
賺錢自然是穩賺,但真要說水果賣這么貴,百果園賺大了,好像也沒有。
賣水果到底還是一門苦生意。
跟大多數生鮮食品一樣,傳統模式下的水果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隔著層層環節,不僅流通速度慢,還會不斷產生損耗,壞了、破了、磕了、碰了。
艾瑞咨詢報告指出,從上游生產者到經銷商再到終端消費者,生鮮品類的總加價率在100%以上,其中蔬果類的總體損耗率最高,約為30%以上。
采摘、分選、包裝、保鮮、儲存、運輸,每一個環節都會讓你最終買回家的水果變得更貴。
圖源:百果園官方微博
百果園花了不少錢在買水果上。其招股書顯示,占比在95%以上的銷售成本是“已出售存貨成本”,也就是水果采購成本。最新的2022年財報顯示,這部分成本占集團銷售成本總額的95.2%。
不“生產”水果、主要做水果搬運工的百果園,2022年實現營收113.12億元,毛利約13.14億元,毛利率為11.6%。盡管形成了從種植端到零售端的全產業鏈管理,極大程度地實現了高周轉、低損耗,但其凈利率依然只有2.7%,連續四年未曾超過3%。
相比之下,曾經一起爭奪“水果第一股”、并率先在港股上市的洪九果品,賺錢就顯得容易不少。
與百果園以門店直面消費者做水果零售不同,主推“端對端”模式的洪九果品更像是水果圈的批發商。以2022年的銷售收入計算,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果分銷商,核心品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高端”水果如榴蓮、火龍果、車厘子、山竹等。
靠著服務終端批發商、零售商、商超客戶,真正的水果搬運工洪九果品大把賺錢。其最新年報顯示,2022年實現營收150.81億元,毛利率為17.1%,凈利率更是高達9.65%。
唯一的問題是,大客戶“拖欠”甚至“賴賬”是常有的事,洪九果品的現金流一直異常緊張,遠不及百果園銀行賬戶里躺著十幾億人民幣來得踏實。
百果園最想賺的,不一定是你的錢?
水果零售,零敲碎打的錢,賺起來比搞批發麻煩不少。
但百果園賺錢,反而格外“輕盈”。因為認真說來,累的不是百果園,而是百果園的“客戶”。
這個客戶,不是你我這些消費者,而是百果園的加盟商。百果園在招股書和年報中,將加盟商稱為客戶和商業伙伴。
百果園賣水果,其實是賣給加盟商的。
2022年的百億營收里,主要是水果及其他食品銷售收入,占比約97.1%。這一大塊收入里,又有80.6%來自加盟門店。
也就是說,4577家加盟門店從百果園手里買走了價值88.5億元的水果及其他食品。
同時,由于采取的是特許加盟,所以百果園還收到了約1.69億元的特許權使用費及特許經營收入。
招股書顯示,除了品質缺陷、發貨錯誤外,百果園賣給加盟商的水果絕不退貨,也不負責回購庫存。但對于百果園許給消費者的退貨原則,即可以無實物、無理由、無小票進行“三無”退貨,加盟商則需要照此執行。
只有當加盟商因為大量退貨導致門店凈虧損時,百果園才會分擔60%的虧損額,但凡是凈賺了一點,那還是該退就退,百果園絕不分擔。
所以,建立水果分級體系,做出水果品牌及相應的專營零售體系,構建起店倉一體化的水果零售網絡,串起水果行業產業鏈,承諾“三無”退貨的百果園,干的是搭臺子的活兒,真唱戲的是所有的加盟商。
一時間簡直說不清楚,苦活兒累活兒究竟是讓誰干了。
可要說加盟商多委屈,卻也不見得。
截至目前,百果園的賺錢能力還比較穩定,連鎖經營和管理能力也相對較強,躋身中國第一大水果專營企業,加盟商看中的自然也是這些能夠創造收益的本領。
何況偌大的生鮮水果市場,多的是賺錢的機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零售額計,中國水果零售市場的市場規模已由2016年的人民幣8273億元增至2021年的人民幣1229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8.2%。
水果人均消費量在主要食品品類中增長也十分突出。中國統計年鑒顯示,從2015年到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鮮瓜果消費量從40.5kg逐年增加至55.5kg。
零售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當前市場需求仍未充分開發,精品水果連鎖模式依然具有想象力,如何能向著更專業、更精品、更加縱深的方向開發,或將成為下一個發展階段的核心。
而危與機總是同生并存。正如百果園自己所說,加盟商是門店經營的最終決策者,可一旦百果園監管不力,就有可能因門店經營不規范而導致品牌再次陷入前述熱搜事件的輿論壓力之中。
再比如上一次百果園遭遇重大信任危機時,正值去年5月三闖IPO。當時有博主暗訪發現,百果園門店工作人員違規分級,更將隔夜水果做成果切,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倘若再來一次類似事件,水果貴不說,甚至連基本的食品安全也無法保障,上市公司百果園就真的危了。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郭藝
「點擊即刻擁有我兔手機殼」
▼
年輕人對零食的愛,淡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