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神秘的刀郎部落,因躲避戰亂而遷徙,成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今亮點
(相關資料圖)
提到刀郎,可能很多朋友會想到一位四川歌手,但是奇怪的是,他的很多成名歌曲卻都是關于新疆的,比如《西海情歌》、《大漠情歌》、《絲路樂魂》、《絲路樂韻》、《走進新疆之音樂篇》等,其實他的真實名字并不叫刀郎,而之所以取藝名為刀郎,與新疆大漠深處的一個十分神秘的原始部落有著莫大的關系。
前段時間,渝帆到新疆的阿克蘇游玩,有幸走進了這個中國最神秘的部落——刀郎部落,它位于中國棉城、中國慕薩萊思之鄉、刀郎文化之鄉以及刀郎農民畫之鄉的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當地為了開發旅游,目前開辟了一個占地8000余畝的刀郎部落景區,將著名的刀郎文化濃縮其中。
進入景區大門,右邊有一個刀郎文化起源館,里面以立體畫加雕塑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了刀郎人的形成與遷徙,據了解,歷史上關于刀郎最早的記載,是在東晉太元十年(即公元385年),當時記載為“多蘭”或者“朵蘭”。關于他們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蒙古人的分支,因為刀郎的發音與蒙古語的音變很類似;也有人認為刀郎就是匈奴人的后裔,被稱之為“原野匈奴人”,因為新疆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匈奴族活躍的地區;還有人認為刀郎人是唐朝時期回鶻人的后裔。
他們的起源說法有多種論調,但有一種說法得到了更多歷史學專家的認可:13世紀蒙古人征服了西域各國之后,蒙古貴族就抓捕了大量的平民作為奴隸,去從事勞動生產充實軍隊。當時也有許多不堪凌辱為反抗剝削而躲避戰亂的人,當時這些人,便逃到了葉爾羌河下游荒無人煙的大漠胡楊林里面,聚在一起過著流浪的生活,這些人就是當時最早的刀郎部落人。
后來,這些不愿做奴隸的人慢慢始在荒漠以及胡楊林尋求生存,開始從事狩獵、游牧、農耕等活動,在相對閉塞的環境中慢慢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和語言文化,甚至還有藝術形式,他們的日常用具都是手工制作!再后來,經過不斷的與維吾爾族人、回族人融合,后來成為了維吾爾族的一個分支部落。
在這個展館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歷史悠久的“刀郎文化” ,其中包括刀郎木卡姆、刀郎麥西熱瓦甫、刀郎熱瓦甫藝術、慕薩萊思釀造工藝等,不少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還誕生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年齡民間歌舞組合“刀郎演唱組合”。
刀郎部落是一個能歌善舞的群體,據說不管是行走在路上,還是在田地里勞作,只要一聽到音樂,刀郎人就會停下來,扔掉手中的工具,脫掉外衣、扔下褡褳,如醉如癡地跳起舞來。正因為這種天性中對于音樂和舞蹈的著迷,刀郎麥西來甫才極為有名。
阿瓦提在維吾爾語中意為“繁榮”,以前縣城一帶名為“多浪”(刀郎以前應為多浪),是“多浪人”的故鄉。后來大批農民移居到此,人口驟增,耕地益廣,面貌日變,才改名為阿瓦提。以前是躲避戰亂的世外桃源,也是人們向往的詩與遠方,如今吸引大家的還有刀郎人的歷史與了不起的刀郎舞、刀郎木卡姆等藝術文化,等待著大家去了解、探尋與體驗。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