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萬朵花中,科學家結成荔枝與龍眼獨一門“親事”
【資料圖】
大洋網訊 我國荔枝產量占世界產量的70%以上,“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廣東”。荔枝是廣東重要的經濟果樹,也是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劉成明教授從博士期間就開始進行深入研究的對象,他首次構建了荔枝的分子遺傳圖譜,并成功培育出四個雜交荔枝新品種。
8月12日,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行的格致論道?灣區第24期上,劉成明分享了該科研成果,并透露龍眼和荔枝雜交的新品種“脆蜜龍眼”2025年可上市。
培育雜交新品種,最重要的目的是取長補短。劉成明留意到,龍眼在種業上存在一個突出的瓶頸問題:主栽品種非常單一,僅石硤和儲良兩個品種的占比就超過了90%,導致鮮果供應期特別短。而荔枝不但品種多,而且鮮果供應期也要長很多。那能否利用荔枝來改良龍眼呢?2007年,劉成明開始了嘗試,他用早熟優質但果實偏小的石硤龍眼當“媽媽”,讓與龍眼雜交親和性最好的紫娘喜荔枝做“爸爸”。紫娘喜荔枝既晚熟又大果,穩產性非常好,正好可以彌補石硤龍眼的缺點。
人工雜交最大的難題是屬間雜交的不親和性,其授粉受精過程中有很強的生殖隔離屏障,就像貓跟豹不能交配產生后代一樣。劉成明團隊花了近3年時間研究出蒙導授粉的技術,通過麻醉雌蕊柱頭,趁其放松警惕,達到授粉受精的目標。他們給超過10萬朵雌花進行了授粉,最終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三左右。
在授粉過程中,還可能被風中的傳播的其他花粉“捷足先登”而產生假雜交種,他們利用分子標記技術,也就是俗稱的“親子鑒定”技術,從100多株雜交后代中鑒定出69個真雜交種,進而評選出品質和口感最佳而且成熟期晚的SZ52優株,于2022年通過了品種審定并命名為“脆蜜”。
劉成明自豪地介紹,脆蜜龍眼不僅生長速度快、掛果率高和抗寒性強,而且熟期也比石硤晚了15到20天。今年已在部分晚熟產區進行了初步的繁育和推廣應用,預計2025年可以少量投產和上市。不久后,人們有望在每年的中秋佳節品嘗到嫩脆香甜的脆蜜鮮果。“脆蜜龍眼雖然成功了,但其種核較大的問題還未解決。”劉成明說,團隊接下來的目標,是要育成小核甚至是完全無核的新品種,目前已經初見成效。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