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電子煙擠壓市場 霧芯科技Q1營收利潤下滑_環球聚焦
財聯社|新消費日報5月18日訊(編輯 梁又勻),17日晚霧芯科技(NYSE:RLX)更新2023年一季度財報。對比2022年財報的公司業績顯著下滑,在最新一個季度內,霧芯科技的表現堪稱慘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據顯示,2023年Q1霧芯科技總營收1.89億元,而2022年同期為17.15億元,同比下滑88.98%;營業虧損達到了3.73億元,2022年同期為營業獲利6.23億元。
霧芯科技以美國公認會計原則記歸屬母公司凈虧損達5630萬元,而2022年同期為盈利6.8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而非美國會計準則下為盈利1.84億元,同比2022年的3.62億元下滑49.25%。同時,霧芯科技Q1毛利率為24.2%,較2022年同期減少14.1個百分點。
營收、凈利潤以及毛利率的全面下滑,一度影響到霧芯科技的股價。5月17日晚霧芯科技美股盤前跌幅一度超11%,但最終收漲3.83%,報2.44美元/股。
面對顯著下滑的業績,霧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汪瑩表示,雖然公司努力開發多樣化的新產品,以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但非法產品的普遍存在對我們的銷售構成了短期挑戰,并擾亂了整個行業的復蘇步伐。
具體而言,霧芯科技老產品全面停產,以及市場上非法風味產品的負面影響,導致用戶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新產品的速度低于預期。毛利率的下降則與36%的新消費稅制度下成本支出增加有關,同時股權激勵支出的增加也影響了成本。
從霧芯科技財報表現來看,消費者對電子煙口味轉換的不適應,疊加非法電子煙的擠壓,國內電子煙消費市場仍在調整適應的過程中。
尤其是在電子煙新國標及監管新規落實的過程中,部分經銷商仍在私下兜售此前囤貨的各類口味電子煙,甚至自己制售煙堿濃度更高的產品吸引顧客。跨省兜售、一次性電子煙、奶茶杯等非法行為廣受爭議。
不過,在2023年3月新一輪的非法電子煙嚴查行動下,電子煙市場狀況有所改善。同時霧芯科技首席財務官陸超也透露,在3月之后,公司銷售也出現了復蘇跡象,團隊將繼續提高運營效率,相信公司的盈利能力將逐漸恢復。
2023年4月末,上海首次宣判了非法銷售電子煙產品的刑事處罰,“頂風作案”銷售果味電子煙的陳某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刑三年,處罰金9萬元。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僅上海一地就已查辦各類非法電子煙案件100余起,涉案金額2900余萬元,查辦涉案人員108人。
實際上,不光是霧芯科技,國內電子煙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都處在轉型陣痛期。
思摩爾國際202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25.27億元,同比增長11.9%;經調整后凈利潤為3.06億元,同比下滑44.8%。據悉,一季度的“增收不增利”主要系國內市場營收縮水97.7%,僅貢獻0.16億元;而海外市場雖然快速增長,但暢銷款多為毛利低的一次性電子煙產品,疊加運營成本上漲,拖累公司利潤。
受國內電子煙市場萎縮影響,民營電子煙公司紛紛涌向國外。
2023年前2個月,深圳市電子煙出口71億元,同比增長38.9%。其中,深圳民營電子煙企業出口同比增長42%,達60.9億元,美國、東盟以及歐盟、英國、俄羅斯成為主要增長市場。
新玩家的涌入使得全球范圍內電子煙品牌、工廠的競爭也越來越緊張。
今年一季度,不僅有國際煙草巨頭奧馳亞集團高調收購NJOY、加碼電子煙業務,國內面向海外市場的潤都股份、盈趣科技也紛紛宣布了供應海外的電子煙零部件產品實現擴產。而小崧股份則借一季報數據宣布,公司已完成對電子煙產品完整產業環節的覆蓋,在取得國內經營資格的基礎上,又向海外市場推出了多款電子煙產品,期待抓住出海機遇。
汪瑩表示,監管機構為打擊非法產品而不斷加大的努力令人鼓舞,公司希望這些努力將有效地支持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條件,促使霧芯科技等守法公司恢復可持續增長。如果非法產品能夠被擠出市場,我們相信成年用戶將逐漸適應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
華創證券研報認為,定量來看,假設參考美國地區電子煙用戶轉化率7%,即使對標規模在頂峰時期的2021年國內市場滲透率僅為3%左右,用戶層面的滲透率有翻倍以上空間。開源證券研報也認為,市場底部已現,隨著市場監管端的收嚴疊加產品審核端的邊際放松,預計國內銷售將逐月恢復。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