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卷”!巨虧840億,恒大汽車還能觸底反彈嗎?
只要認真造車,市場會自行辨別真偽,并且給予相應的回饋。
(資料圖)
2023年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是艱難且充滿變數的一年,在年初的價格戰的洗禮下,造車新勢力重新審視自己,并且重新尋找且定義自己的護城河。
盡管作為造車新勢力的小鵬以及蔚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些“掉隊”,但是相比于傳統汽車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依舊明顯。
6月20日,蔚來汽車深夜發布公告,沙特主權投資基金以近11億美元(78.96億元)價格獲得蔚來汽車8000萬股普通股,占蔚來汽車已發行普通股的約5%。但當時這份投資并未獲得市場的充分反饋。
7月26日,美股盤前,大眾汽車宣布計劃向小鵬汽車投資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共同在華開發電動汽車,交易完成后持有小鵬約4.99%的股權。此消息披露之后迅速的引爆了新能源汽車板塊,小鵬汽車美股盤中一度大漲超過了40%。
根據具體協議,大眾汽車集團宣布與小鵬汽車簽署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在合作的初期階段,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將補充基于MEB平臺的產品組合,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
侃見財經認為,小鵬以及蔚來汽車之所以能夠獲得外資重金投入,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小鵬、蔚來汽車等車企的確優勢明顯,一些傳統車企顯然有些“落后”,新能源品牌銷量不及預期也是導致他們尋求合作的原因之一;
第二,合資是傳統車企在華拓展市場的一張王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國內市場都是這么合作的。只不過,當傳統油車向新能源過渡時,這種合資模式出現了問題,因此尋找造車新勢力也是大勢所趨;
第三,大眾對于小鵬的投資既能加速大眾的電動化轉型,又能提升小鵬的品牌形象。對于兩家企業而言是雙贏的事情,如果未來小鵬的銷量繼續提升,不排除進一步擴大合作的可能,也不排除其他國際巨頭傳統車企,尋找其他造車新勢力投資的可能性。
從上述角度而言,真正擁有技術的新能源車企,大概率不會被市場埋沒,即使陷入了困境,也能找到突圍的方向,反之一些沒有技術的新能源車企,也會加速淘汰。
7月26日晚,恒大汽車在港交所披露2021年及2022年業績。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度,集團產生虧損276.64億元,2021年虧損563.44億元。
換句話說,恒大汽車兩年就虧了840億元,日均虧損幅度為1.15億元。此外,恒大汽車財報還顯示,2022年恒大汽車營業額為1.34億元,收入增加主要由于集團開始銷售恒馳5車型。據悉,2022年7月該車型預購開始,截至報告期末已交付超過320輛。
恒大汽車還稱,在可預見的未來將需要獲得大量資金,以根據各種合約和其他安排為該等財務責任和資本開支提供資金。如果集團無法繼續持續經營,則必須作出調整,將資產的價值減記至其可收回金額,為可能產生的任何額外負債撥備,并將非流動資產及負債分別重新分類為流動資產及負債。
財報還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大汽車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116.26億元。
綜合而言,侃見財經認為,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虧損并不是導致企業走向危局的重要原因,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初期,技術以及定位才是核心,如果在初期新能源汽車企業能夠抓住機遇,尋找自己的護城河,那么市場就一定會給予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同許家印一起跨界造車的其他幾家,目前狀況也不算太好,其中就包括寶能姚振華的觀致汽車。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