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空蒙廊橋夢
【資料圖】
我已記不得第幾次去“廊橋”了,這里所說的廊橋,原名拱北橋,又名嶺下橋,坐落在安徽省休寧縣蘭田鎮境內,距休寧縣城不過5公里。我不止一次和文友談起廊橋,每次都說得眉飛色舞。
在一個山色空蒙、煙雨彌漫的早晨,我又一次踏著晨霧去造訪廊橋。廊橋獨立在夾源河上,只見河面霧氣靄靄,若云若煙。夾源河兩岸,滿是楓樹楊樹,一片翠綠。廊橋四周的山谷空地被菊花包圍,燦若金黃的徽州貢菊在微風中搖曳。
夾源水自北折南下,環流如帶。拱北橋立于夾源水之上,兩岸高峰對峙,一水山中,山巒林壑,青山翠綠,炊煙裊裊。拱北橋,4墩5孔,整個橋長米,寬5米,高米。始建于1745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廊屋橋,也是目前安徽省尚存最長的古廊橋。橋上筑有遮陰避雨的長廊,廊內放置有長條凳,供行人憩息。橋座是清一色粉紅的石條,橋頭盡是徽式建筑。橋西瓦舍參差,粉墻黛瓦。橋下流水潺潺,清澈見底。藍天、白云、青山倒映在水中,水底游魚穿梭往來,如夢如幻。
橋的上游,有一處急水灣形成的深潭,水很靜、很幽,約有幾丈竹篙深。夾源水流經黟縣境內,經屯黃路迤邐南去,水清影碧,真有點“日映樹輝添翠綠,風來水面聽鳴弦”之韻味。橋北峭壁矗立,橋南有青黛色的山林,橋東山峰逐漸平緩,橋西是層巒疊嶂的茶園。在夾源河中央有一磐石,當地村民稱為“落石”,有“落石回波”的美稱。正因橋前方有一灣深潭,這里才成為拱北橋選址的最佳位置。她,歷經歲月而風平浪靜,屹立在兩山對峙的夾溪河上。據《休寧縣志》載,1934年冬,方志敏率領紅軍抗日先遣隊向涇縣進發路過此橋,曾在橋上宿夜,給后人留下深深的思念。
我站在拱北橋向嶺下村回望,一縷縷炊煙從農家的房舍直指天空,不時傳來雞鳴犬吠聲,好一幅安詳和諧的美麗畫卷。我站在橋頭,經典影片《魂斷藍橋》中那動人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浮現,那優美的曲子在我耳邊久久縈回……
我無時無刻不想起,我心中的廊橋。
(作者系中國聯通安徽黃山分公司員工)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