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荔枝各顯產銷神通
荔枝消費以鮮食為主,上市期集中,易出現階段性供過于求。今年是荔枝大年,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各產區荔枝上市時間發生“撞車”。
(資料圖片)
荔枝,有著“果中皇后”的美譽,古有“一騎紅塵妃子笑”,今有“一果上市百果讓路”。
今年是荔枝大年,各產區喜迎豐收。但荔枝消費以鮮食為主,上市期集中,易出現階段性供過于求,特別是今年,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各地荔枝上市時間發生“撞車”。在此背景下,各地如何搶占市場?豐產之年何以豐收?本報記者兵分三路,看海南、廣西、廣東三產區“同臺競技”,探秘各產區如何發揮優勢、克服短板,實現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廣東茂名高州市根子鎮古荔園內,上千棵荔枝樹結滿鮮紅碩果。資料圖
1
海南:“種”開路
諸多荔枝產區中,海南是“急先鋒”。
作為我國最南端的省份,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是最早熟的荔枝產區。每年晚春,谷雨剛過,廣東、廣西等地荔枝樹還處于開花坐果時期,消費者便可品嘗到來自海南的新鮮荔枝。
光有“早”的先天優勢,還不能保證海南可以持續領跑市場??v觀全國近800萬畝的荔枝種植面積,海南僅有32萬畝,而且長期以來,海南荔枝種植面積九成是妃子笑這一“頂流品種”,上市期易造成銷售“堵車”,果賤傷農的情況時有發生。
特別是近十年來,氣候變化、技術革新等因素使得雷州半島等粵西荔枝產區的妃子笑、白糖罌等早熟品種成熟期與海南中早熟產區的成熟期重疊,沖擊著海南荔枝產業。
如何破題?在“早”字上做文章,選育極早熟和早熟優質新品種,是推動海南荔枝產業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
每年3月,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萬沖鎮的早熟品種桂花香荔枝已經搶“鮮”上市,比廣東、廣西等荔枝主產區早了近3個月。該縣荔枝基地管理員陶永華介紹,桂花香是當地引進培育的荔枝新品種,清甜多汁、小核、皮硬,品嘗時還有股淡淡的桂花香,目前,桂花香在海南的種植面積已突破1萬畝,主要集中在陵水、樂東等市縣,“田頭價每斤超過30元,還在樹上就被經銷商訂購完了?!?/p>
在做好早熟文章的同時,海南也不斷做優做強特色優質新品種。海南具有大量的野生、原生荔枝種質資源,是我國最重要的荔枝基因庫之一,目前,海南已篩選出荔枝王、無核荔、大丁香、青皮荔、新球蜜荔等優異荔枝品種,有效助力了我國荔枝品種選育推廣。
新品種中,??诨鹕嚼笾ν蹩芍^“后起之秀”?!皞€頭可媲美雞蛋”“果皮艷若朝霞”“果肉瑩潤如玉”……海口市秀英區火山腹地培育的火山荔枝王,憑借其碩大果形、肉厚汁多、脆甜味香等特征聞名天下。
“今年天氣好,火山荔枝王豐產,價格又不錯,收購價最高賣到30元一斤,賺了二三十萬元。”談到這幾年種植火山荔枝王帶來的收益,海口市永興鎮永秀村委會美豪村種植戶王鳳梅滿目笑意。
“200畝園子15萬斤果,賣了300多萬元。”今年同樣豐產又豐收的還有澄邁縣妙果樹無核荔枝基地負責人楊成飛,他種的是海南自主選育的無核荔枝。近年來,色澤鮮艷、雙果并蒂、甘甜少渣的無核荔枝憑借其高品質,深受消費市場歡迎。
“無核荔枝價格昂貴,每年在市場上都供不應求,但無核荔枝也有弱點,因其難成花、裂果落果嚴重,有些年份成果率不足10%,荔農收益并不是很穩定?!睏畛娠w說。
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萬沖鎮“桂花香”荔枝基地內,工人正在采摘。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衛哲 攝
經過多年科研攻關,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荔枝龍眼研究團隊研發了無核荔枝催花技術和防裂防落技術。楊成飛成了該科研成果的首批獲益者。他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普通栽培的無核荔枝,一畝地優質商品果產量在300至500斤,但按照專家的方式科學種植后,產量能達750斤,同比增產30%,且60%的果實能達到一級果標準,商品果率達到85%以上?!?/p>
今年海南荔枝市場還殺出一匹黑馬:仙桃荔,一顆的訂單預售價格就要10多元。這一新品種,吸收了荔枝王和無核荔枝兩個中高端品種的優點,品相好、果大、肉厚、口感細滑,成為今年海南荔枝季備受矚目的“明星品種”,絕大部分都以訂單方式預售一空。
近年來,海南越來越重視本地原生優質品種的選育和推薦工作,在前不久舉辦的2023年度海南荔枝新品種現場觀摩品鑒會上,前來參會的種植戶們紛紛驚訝,原來海南還有這么多好吃的荔枝新品,希望能把科研專家手里的好資源盡快種到自己的果園內。
“荔枝新品種從試驗示范種植到大規模商品化種植還有很多的栽培管理難題需要攻關,科技支撐對海南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敝袊鵁峥圃豪笾堁蹌撔聢F隊帶頭人、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所長王家保建議,政府應加大對荔枝產業的科技創新支持,通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為海南荔枝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同時,加強種植規劃引導,讓更多果農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科學選品、科學種植。
記者手記
隨著荔枝新品種不斷更新迭代,海南逐步形成了以妃子笑、荔枝王等主流品種提質升級,新球蜜荔、仙桃荔、無核荔枝等品種發力中高端消費市場的良性格局,為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為進一步發揮產區早熟優勢,海南加強品種選育工作,在“早”和“特”上做文章。一方面大力培育早熟品種,擴大上市時間優勢,進一步提高海南荔枝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不斷擴大產區優勢,研發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品種,隨著消費不斷升級,新品種不僅能夠克服老品種的短板,也能滿足消費者對“新奇特”農產品的追求,從而進一步打造產區特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好品種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品種的選育也要結合地方實際,適合當地條件的品種才能真正稱得上好品種。
持續跑贏市場,還需“后天發力”,將海南荔枝品牌打造得更響。在種植管理環節,需從粗放式管理向標準化、精細化管理轉變,以高品質為海南荔枝品牌保駕護航;在品牌打造環節,需更為凸顯“早”的特色,借力海南自貿港農產品加工政策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海南荔枝附加值。
2
廣西:“冷”為先
修果、分揀、包裝……在位于廣西靈山縣龍武農場的順豐快遞荔枝代收點,工人們將經過預冷的荔枝從冷庫內取出,在箱子底部鋪上一層薄膜,將剪去長硬枝、留下4-5厘米短軟枝的荔枝整齊地擺放進去,裝上幾個冰袋,一箱荔枝就“整裝待發”了。從早上四點到晚上十點,這樣的繁忙會貫穿整個荔枝季。
“可不要小看這個代收點,它可是荔枝季順豐代收點發貨量的前三呢!”順豐廣西公司荔枝項目負責人覃繼誠說。
代收點負責人廖春興和快遞的淵源是從2016年開始的。那年,種著500畝荔枝園的廖春興開始作為微商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當時,每天的發貨量能達到100多斤,但只能在樹下打包后,拿到30多里外的順豐代收點發貨,來回光路上的時間就得一個多小時。”
轉折來自2018年,順豐開始上門收購??爝f越來越便捷,廖春興的發貨量也達到每天200-300件。后來,隨著發貨量越來越大,廖春興干脆自己開了代收點,除了出售自家荔枝,也為荔枝電商和周邊荔農提供代發服務。
但荔枝從誕生之日就懂得“饑餓營銷”: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因此廖春興的代收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21年時,代收點每天的發貨量達到了1萬斤左右,果農早上送來貨,直到晚上10點才能打包完,荔枝在高溫下放一天,果實變軟,表皮發黑,沒有賣相,品質也大打折扣?!绷未号d告訴記者,“當時代發貨的電商看到場地簡陋,還沒有冷庫,果斷把我們‘拋棄’了?!?/p>
廣西靈山縣荔枝產地倉內,經過分揀的荔枝將出口至日本。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高文 攝
冷鏈是打通荔枝上行通道必須邁過的門檻。同年,廖春興決心建冷庫,他投資50萬元,建起了庫容800立方米的冷庫?!坝辛死鋷欤l貨就有了保障,去年荔枝季發了3萬件貨,今年達到6萬件不成問題?!绷未号d說,如果政策允許的話,還會繼續擴大冷庫規模。
“荔枝保鮮和物流運輸問題歷來制約著靈山荔枝走得更遠、銷得更好?!膘`山縣農業農村局市場信息股股長容先介紹,靈山是全國第二、廣西第一大荔枝生產縣,荔枝種植面積達到42萬畝,年產量15萬噸以上,妃子笑、白糖罌、香荔、桂味、糯米糍、雞嘴荔等品種均有種植,但保鮮難題一直是制約靈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為了保證品質和新鮮度,靈山縣開始完善冷鏈物流設施布局。
2022年,靈山縣量化投入銜接資金2200萬元,與龍頭企業廣西泓科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投資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中心?!霸擁椖坑珊献髌髽I提供項目建設用地,并按照固定比例支付收益,項目投入使用后,荔枝保鮮期增加至33天,通過冷鏈物流3天便可運達北京、上海、新疆、黑龍江等全國各大水果市場。”容先介紹。
除保鮮難題,外運也是一大掣肘。為此,靈山縣積極推進交通條件改善項目建設,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靈山至南寧高速公路,正在建設的有南寧至湛江、玉林至欽州等高速公路,這使靈山縣荔枝縮短外運路程和延長保鮮時間成為可能。
值得欣喜的是,得益于冷藏保鮮項目的建設,靈山在出口上實現了突破。2021年5月,分揀后重約1噸的荔枝被放入帶冰袋的泡沫箱中,由冷藏車運送至南寧吳圩國際機場,隨即被運往1萬多公里外的加拿大多倫多。廣西靈山千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善松告訴記者,這批荔枝全程冷鏈存儲、運輸,到達多倫多后仍保持較好的新鮮度,緊接著,當地采購商又下單購買了第二批荔枝。當前,靈山荔枝已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亞等地。
作為荔枝產業發展的親歷者,張善松回憶,幾年前,靈山的冷鏈技術和運輸鏈條還不是很完善,之前曾嘗試將采摘回來的荔枝放在空調房里分揀,但荔枝很容易失去水分,進而影響品質;在運輸過程中曾嘗試通過“普通貨運車廂+泡沫箱+冰袋”的方式運輸,但距離一遠,保鮮效果便大打折扣。“改用冷庫分揀、冷藏車運輸后,荔枝新鮮度保持得很好,品質也很穩定,目前,靈山縣已有四五家公司通過全程冷鏈模式銷售荔枝?!睆埳扑烧f。
快遞公司也全程在冷鏈上發力。為推動靈山荔枝實現“從枝頭到舌尖”全程保鮮,順豐為靈山荔枝提供綜合移動冷籠車、保溫箱、冷藏冰袋等預冷方式,達到層層鎖鮮,實現從采摘到末端派送全程溫控,降低荔枝損壞率。
記者手記
荔枝屬于生鮮果品,不耐儲運、保質期短、損耗率高,是其從田間地頭走上消費者“果盤子”過程中的“攔路虎”。從記者入田頭、訪冷庫的見聞來看,盡管當前冷鏈是包括靈山在內的荔枝主產區供應鏈體系的短板所在,但也是今后產業鏈升級的潛力所在。
從綜合電商平臺到生鮮垂直電商再到社交媒體、直播,隨著消費新業態的興起,荔枝“觸網”為農戶對接市場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但同時,也給冷藏保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欣喜的是,近年來,各地政府和相關方不斷認識到冷鏈物流設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和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建設力度,進一步打通了荔枝上行通道。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荔枝冷鏈仍存在“斷鏈”。比如,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成本高、建設用地審批難,現有冷庫并不能完全滿足荔枝田頭冷藏保鮮和產后處理需要;摘果、運果、入庫、出庫等環節還有露天堆放等現象,快遞運送與冷鏈配套環節亦存在諸多“脫節”等。為使荔枝“不斷鏈”,還需進一步補齊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短板。
此外,物流成本高仍是制約荔枝外運的難題。以靈山為例,一箱5公斤重的荔枝從廣西運往北京,快遞物流費用與荔枝費用相當。如何在保證新鮮度的同時降低快遞物流費用,仍需進一步探索。我們期待著,隨著冷藏保鮮技術的突破、運輸過程的降本增效,更多新鮮優質的荔枝更快地走上消費者的餐桌。
3
廣東:“銷”增效
廣東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荔枝主產區,面積超過400萬畝,全省90%的縣區都是荔枝產地。記者了解到,今年廣東省荔枝預計產量179萬噸,增產22%,如何發揮產區優勢,將荔枝賣出賣好,考驗著廣東人民的智慧。
年逾六旬的荔農何金寶頂著嶺南毒辣的太陽,僅用幾秒就攀上一棵荔枝樹,摘果、下樹一套動作下來也不氣喘?!拔覐男【透赣H種荔枝,這幾年有直播電商幫忙,荔枝不愁賣。”何金寶得意地向記者介紹,今年是個豐收年,荔枝的行情不錯,好品種地頭價能賣到7-8元/斤,一般的品種也有3元/斤左右,老百姓得了實惠。
但豐收并不一定意味著價好。時針回撥至2018年,也是荔枝豐收年卻滯銷賣難。高州市種植戶劉子雄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當年是個大年,但荔枝僅能賣到七八毛錢一斤,價格跌到最后索性不要了,從樹上掉下來就任其丟在地里。這對我們種植戶來說打擊很大,既然種了沒人要,不如出去務工?!?/p>
轉變從何而來?推進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是廣東荔枝破局謀變的關鍵。2019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市場體系建設通知,首次將解決徐聞菠蘿滯銷問題的經驗加以推廣,以“12221”市場體系為抓手,從破題賣難開始,拓市場、打品牌、促提升,推動廣東荔枝品牌崛起壯大。
今年6月的一場廣東荔枝營銷活動中,廣州市民正在品鑒荔枝。 吳秒衡 攝
何為“12221”?即推出“1”個農產品大數據平臺,組建銷區采購商和培育產區經紀人“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采購商走進產區和農產品走進6大市場“2”類活動,實現品牌打造、產量提升、市場引導、品種改良、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
這四年,是“12221”市場體系助力廣東荔枝合力闖市場的四年。該體系將農產品銷售任務明確給農業農村部門后,各級基層干部“下海”幫農戶跑市場,進一步打開荔枝銷路;建成中國(廣東)荔枝產業大數據中心,以大數據重構市場秩序,對荔枝大小年、淡旺季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
四年來,廣東拓展荔枝銷售成效顯著。據農業農村部門綜合數據,2023年,廣東全省荔枝銷售160萬噸,荔農收入160億元,比去年增收5%;今年二季度,廣東省出口鮮荔枝7014.5噸,同比增長66.7%,占全國60.8%,出口額達1.39億元人民幣。
荔枝不僅要賣出去,更要賣得好。近年來,廣東開始在營銷上下功夫,不斷打造荔枝消費的新場景,推動荔枝產品與消費者深度鏈接、互動,進一步“玩轉市場”。
“填上名字,掛牌上樹,這棵荔枝樹的采摘權就專屬于你啦!”高州市柏橋村種植戶何樹志介紹起自家果樹熱情洋溢。幾年前,他開始嘗試“荔枝定制”——客戶認領后,他會在微信上實時向客戶反饋荔枝生長情況,如果客戶不能親臨,還可以提供采摘、發貨服務。
類似“荔枝定制”的模式創新,不僅拓展了銷售市場,還助力荔枝賣出好價。2022年,該模式預購訂單超4萬斤,銷售額超6億元。
樹還是那棵樹、果還是那顆果,緣何銷售方式一變就能身價倍增?在“12221”體系中,品牌建設起到了橋梁作用,通過將產品獨特的功能價值、文化價值、情感價值等傳遞給消費者,推動特色農產品精品化,帶來不同消費偏好下的溢價。
以高州為例,通過推出“高州荔枝”Logo和“中國荔都 甜美高州”IP,配合銷區推介、展覽展示、宣傳推廣等系列活動,“高州荔枝”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據估算目前品牌價值已突破百億元。
廣東荔枝營銷活動現場。吳秒衡 攝
“年初我們參加了德國柏林果蔬展等多個國際果蔬展會,廣東荔枝受到很多海外客戶的關注,他們一開口就問是不是廣東的荔枝?!睆V東中荔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耀華表示,今年獲得的意向訂單比往年增長30%以上。該集團2019年底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由7家荔枝種植、加工、冷鏈、出口公司共同控股成立,目前年均出口荔枝8000噸,年出口額近2000萬美元。
如今,隨著保鮮技術的突破、廣東荔枝日漸走紅,全產業鏈提質升級從市場端向各個主體擴散開來。今年2月起,茂名建立了荔枝種植技術“百千萬”指導體系,組織荔枝主產地區開展百次以上技術培訓會,建立市、縣、鎮、村四級農業種植技術交流群,普及應用高接換種、水肥一體、綠色防控等技術,從源頭上保證荔枝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
開展精深加工、延長荔枝價值鏈,也成為消化鮮果、增加荔農產業增值收益的有效途徑。在廣藥王老吉廣東荔枝(茂名)產業園,一顆顆荔枝經過清洗、剝殼、去核、榨汁,再來到灌裝生產車間,調配、灌裝、殺菌、包裝……一款名為“海鹽荔枝”的飲品由此誕生。目前,該園區年產900萬箱相關產品,荔枝氣泡水、荔枝米釀等20多款“荔小吉”系列荔枝飲品相繼推出。
“品牌是企業、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贏得市場的重要資源。品牌建設具有雙向性,既依托于生產者又兌現于消費者,因此需要兩端發力,實現雙向互動?!睆V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東表示,作為一項系統工程,“12221”的八個方面相互協調、相輔相成,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線上線下雙發力、物質文化雙開發、國內國際雙拓展,最終實現特色農產品的產銷對路、價值提升。
記者手記
農產品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特別是荔枝,“大小年”之困尤為明顯,受產量年際波動影響,荔枝價格變幅大、市場波動大,嚴重影響著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和產業的健康發展。以“12221”市場體系為抓手,從市場端發力,在營銷端破局,真正使產區優勢變為市場優勢,確保農民增產增收,是近年來廣東荔枝產業突圍破困的關鍵。
一是以“有為政府”打造“有效市場”。千千萬萬的“小農戶”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受供需信息不對稱影響,往往難以抵御市場價格風險,這亟須以政府的有為之手喚起有效的市場生機。從廣東的實踐來看,以“12221”市場體系為抓手,廣東省農業農村部門“沖鋒陷陣”,干部“下?!睅娃r戶跑市場,以大數據重構市場秩序,是以有為政府推動有效市場,解決產銷不緊密、供需不平衡、利益聯結不穩定等問題的有力之舉。
二是加強營銷,將產區優勢變為品牌優勢。從一顆荔枝到一款產品,再到一個品牌,廣東以“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為契機,做活市場推廣、做強技術賦能、做實品質提升,實現從系統化營銷活動向農產品產業鏈、價值鏈整體優化的躍升,促進了地方特色農業產業行穩致遠。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高文 鄧衛哲 趙煒 侯雅潔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農民日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